美國豐富的學術資源、優(yōu)質的教育環(huán)境和廣闊的職業(yè)發(fā)展前景一直持續(xù)吸引著眾多國際學生。
然而隨著中美關系的微妙變化,留學趨勢也迎來了新的拐點。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大學招生是否發(fā)生了變化?面對越來越卷的美國名校申請,如何才能順利收到錄取通知書?甚至有人問,現(xiàn)在是否還要去美國留學?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聽聽嘉賓們的解答。
海外路路通|2024,還要去美國留學嗎?(點擊觀看直播回放)
01 美國多元化招生政策正在悄然改變
深耕留學領域多年的達叔認為,2020年算是一個分水嶺。在此之前,美國留學熱潮高漲,無論是美高還是美本,都備受追捧。但近兩年來,中美關系的微妙變化已經開始影響到留學的趨勢。
美國名校給予中國大陸學生的名額在逐年減少,競爭愈發(fā)激烈。
與此同時,“預備軍”——即接受國際教育的學生數(shù)量卻在上升。
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部分接受國際教育的學生選擇直接去美國就讀高中,畢竟美高的名校錄取概率相比國內確實要多得多。但是美高的同學,也面臨著和當?shù)厣谕粋€池子競爭的局面。
02如何在美高環(huán)境中脫穎而出?
學生反饋一:到了美國發(fā)現(xiàn)周圍的很大一部分同學都是從9年級,甚至是7-12年級一貫制學校里一起上來的。他們對于學校的環(huán)境、課程、學術制度等已經非常熟悉。對于剛進去還不能很快適應的中國同學來說,反而在跟美國同學的競爭中失去了優(yōu)勢。在這過程中,中國學生還需要獨自面對競爭的壓力,適應獨立生活和陌生的環(huán)境,由此反而導致成績的下滑。
學生反饋二:到了美國高中后,學校限制了學生選擇AP課程的數(shù)量。另外,因為復習功課而沒有參加學校運動會或遠足,導致被老師警告。
來自楊老師的建議:
第一次遠離父母,來到陌生的環(huán)境,對孩子來說一方面有了很大的自由,另一方面也有很多困難需要獨自面對。所以擺正位置,明確自己去美高讀書的目的尤為重要。身在美高,除了必要的學習外,也需要積極參與學校集體活動,讓老師更多地了解自己,彼此建立更好的關系,寫出契合自己的一份推薦信,這可能才是就讀美高的優(yōu)勢之一。
來自達叔的建議:
首先,既然選擇在美國就讀高中,就不要再延續(xù)太多的國內學習模式,比如很多學科內容提前學,或者只求獲得高分,一味地追求名次,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學習掙分上。
其次,除了學業(yè)外,要充分發(fā)展自己。美國的校園文化中,運動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建議多參加運動,多曬太陽。運動帶給身體的好處自然不必說,除此之外,還能增加同學之間的了解。另外,文藝、藝術方面,都建議充分利用學校的社團資源,讓自己有全面的發(fā)展。畢竟,申請大學,看的不僅僅是學生的成績,更是綜合能力的體現(xiàn)。
03 不同排名的美國大學,偏愛什么樣的學生?
美國大學是分梯次來招生的。
哈耶普斯麻(哈佛、耶魯、普林斯頓、斯坦福、麻省理工)這樣的頂級大學,相應的頂級學生應該是“六邊形戰(zhàn)士”,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學生。這些學校招收的目標學生是:不僅學能很強,而且未來回到自己的國家后,將是各個領域的領導者,可以說是自帶領袖光環(huán)。
中小藤(例如:哥倫比亞、賓夕法尼亞、芝加哥、西北、杜克、約翰斯·霍普金斯)偏愛的學生仍然是“六邊形戰(zhàn)士”,但標準會相應降低一些。
美國排名20名左右的大學,對學生的專業(yè)會提出很高的要求,不過在人設方面就沒有藤校如此高的要求了,可以看到你有一個較為豐富的人設就可以。
最后,對于排名30上下的大學,招生標準是學習不錯,擁有一定的人設。
04 申請好大學有固定公式可套用嗎?
對于很多學生來說,藤校是夢想中的學府。但是,要想進入藤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那么在申請的時候是否有公式可循呢?達叔給出了確定的答案:有!也就是通過“掛擋”的形式來找到匹配的學校。
首先,抓住第一根桿——學術。無論大學的標準如何改變,學術成績一定是排在首位的。有了學術成績,大概就可以判斷學生是處于哪一個檔位的學校。
其次,第二根桿——匹配的人設。排名前十的大學,在人設上學生必須將自己的認知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具備領導者的氣質。排名前二十的學校,學生則需要在行業(yè)里有一些批判性的認知。排名前三十的檔位,學生只需要展現(xiàn)出一定的特點就可以,比如有趣、愛旅行、愛參加社團。
達叔建議家長和學生一定要認清自己的第一根桿,學術學能在哪個檔。掛哪檔就匹配什么樣的人設。切不可在能力達不到的情況下硬拉人設!發(fā)錯力,會給孩子和整個家庭帶來巨大的壓力,也在準備的階段浪費了精力和金錢。
最后,就像楊老師說的,大學的本質是激發(fā)孩子更多的可能性和好奇心,所以不要把獲得一張名校的錄取通知書看作終點。找到適合自己的大學,讓自己可以發(fā)揮更大的潛能,這才是讀一所大學的意義。
編輯: | 張馨元 |
責編: | 袁宏云 |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