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鄂部隊抗擊疫情運力支援隊承擔著武漢市火神山、雷神山、“方艙醫(yī)院”,以及各大商場超市共540多個點位的醫(yī)療器材、生活物資的配送轉運任務。自疫情發(fā)生以來,他們的車隊就成為了武漢市一道重要的生命線。
老兵王春尚就是隊伍中的一名車輛安全員,負責檢查車輛、指引路況、清點貨物等任務。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他們的日常工作,最貼切的應該是——馬不停蹄,一天在路上跑七八趟是家常便飯。
自從來到支援隊,王春尚幾乎沒有在餐桌上吃過一頓正經飯,在運送物資的路上,王春尚有三次路過家門,雖然很想回去,卻只能遠遠地看一眼。
然而,對于這平凡、忙碌而又光榮的工作,王春尚是這么說的:“我們每送一批貨,是在給老百姓送去了希望,讓他們心里有了底?!?/p>
在昨天(10日)的運輸途中,一個突然到來的任務卻讓他格外激動,到底是什么呢?
早上7點,王春尚先是和戰(zhàn)友們一起出發(fā),將近20噸新鮮蔬菜、禽蛋以及糧油等,市民急需物資運往武漢市的各超市。
這時,指揮所下達了一個緊急任務:調撥1000套防護服送往中部戰(zhàn)區(qū)總醫(yī)院。
聽到這里,王春尚心中一動,原來,他的妻子朱新苗,就是中部戰(zhàn)區(qū)總醫(yī)院感染內科的一名護士。
疫情發(fā)生后,朱新苗主動申請取消休假,毅然和同事一起沖在抗疫第一線,此時,他們已經兩個月沒有見過面了。
一路上王春尚給妻子打了很多次電話,他是多么渴望能看妻子一眼,或許這是疫情結束前,他們唯一的一次見面機會。
然而,直到王春尚抵達醫(yī)院卸貨點,把幾十箱防護服順利卸載完畢,妻子卻依然沒有回復他的電話。
令他沒有想到的是,被院方派來接收這批物資的人,正是他朝思暮想的妻子朱新苗。
鏡頭下,這對偶遇的夫妻,說著最普通的話語,互訴著真切的情感。
王春尚:你也在這出公差啊,我說打你電話都打不通呢。
朱新苗:我們剛才在科室忙著呢,你還好呀?
王春尚:行,沒什么事,我們過來送完任務就回去了,你在這好好的,努力工作。
朱新苗:你等等,我去拿一下東西。
片刻之后 朱新苗為丈夫拿來了,他最喜歡吃的罐頭和一段幸運紅繩,希望他能平平安安。
“他是這個家庭的丈夫和父親,但是他首要是一位軍人。相信我們肯定戰(zhàn)勝這次疫情,我不害怕?!?br/>
這就是朱新苗的心聲,溫暖而堅定
相聚總是短暫,離別又要來臨。很快,丈夫王春尚又要奔赴下一個地點,而這次見面,只有短短的9分52秒。
這不僅僅是王春尚夫妻的故事,也是每一名為抗擊疫情奔忙、奉獻著的,人民子弟兵和醫(yī)護工作者,的共同記憶。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