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下午,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的三樓小劇場里,“極地光影”藝術影像的“干預”單元成為整個影展別出心裁的設計?!案深A”是“極地光影”電影展映項目中的藝術影像放映單元,放映影片包括瑞典藝術家組合馬茨·比格特和拉斯·伯格斯特朗的藝術紀錄片《天氣大戰(zhàn)》和中國藝術家花俊的行為藝術記錄。展映后特設中瑞藝術家對談與觀眾Q&A環(huán)節(jié),兩部實驗作品對待現(xiàn)實的不同態(tài)度成為討論焦點。
展映現(xiàn)場,中瑞藝術家對談
展映現(xiàn)場,中瑞藝術家對談
“極地光影”策展人王凱梅還邀請了中國紀錄片導演和影像藝術家趙亮參與了“干預”單元的互動。趙亮的作品曾入選德國卡塞爾紀錄和錄像藝術節(jié)獎,夏威夷國際電影
節(jié)、柏林電影節(jié)等重要國際電影節(jié),是首位以紀錄片入圍威尼斯電影節(jié)競賽單元的亞洲電影導演。趙亮的紀錄片作品關注現(xiàn)實題材,觸痛當下環(huán)境問題等現(xiàn)實痛點,
與展映藝術家的實驗作品風格迥異,呈現(xiàn)出不同風格作品的觀點激蕩。
趙亮導演
觀眾互動交流
《天氣大戰(zhàn)》是瑞典 藝術家組合馬茨·比格特和拉斯·伯格斯特朗創(chuàng)作的藝術形式的紀錄片。影片通過兩位藝術家制作的一只試圖改變龍卷風的裝備,并將其帶到美國龍卷風頻繁的地 區(qū),將設備投入使用的一連串行為,將大地藝術,行為藝術,雕塑以及紀錄片結合一體,探索人與自然關系中聯(lián)系最緊密的天氣問題。在龍卷風設備投入使用的過程 中,藝術家以大量帶有個人觀點和普遍認識的方式研究人類對自然干預的努力,在關系人類命運的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帶入有關自然與人,科技與藝術,氣象學與 社會,道德倫理和強國政治相結合的種種考量。
視頻:《天氣大戰(zhàn)》片花
《天氣大戰(zhàn)》劇照
瑞典藝術家馬茨·比格特和拉斯·伯格斯特朗著迷于研究人類控制和改變天氣的努力,在他們堂吉訶德式的天氣大戰(zhàn)中,幻想用科學裝置拯救地球命運的希望。比格特和伯格
斯特朗是就讀瑞典皇家美術學院時期的同學,他們以藝術組合的形式共同創(chuàng)作藝術作品,涉足影像、雕塑、裝置、紀錄片和藝術電影等,將自然與人類的共存與征服
的辯證關系放置在當代社會的困境中,對人類的控制欲對自然的干預行為,包括控制自身生命的欲望做了廣泛的研究和實驗。而這部作品也被看作是藝術“干預”現(xiàn)實的有趣嘗試。
瑞典藝術家馬茨·比格特和拉斯·伯格斯特朗
《不生不滅,不增不減》是中國藝術家花俊的行為藝術作品?;≡谌鸬渌沟赂鐮柲Υ髮W和瑞典皇家美術學院學習并任教,現(xiàn)為中國美術學院副教授、中國畫系副主任。2010年花俊來到天子嶺,杭州最大的生活垃 圾填埋場,在其中的一座垃圾山上覆蓋了一層環(huán)保生態(tài)紙,他用特制的巨刷在紙上書寫了《心經》中“不生不滅,不增不減”八個字,每個字高達20米。整個過程 沒有旁白,沒有字幕介紹,完全是行為藝術的展示。
《不生不滅,不增不減》劇照
觀影手冊里,對這部作品的解讀是:花俊在垃圾這種生活中達廢棄之物上制造出美與驚詫的藝術作品,他對環(huán)境問題的認識也反映出他曾經度過八年的瑞典生活帶給他的人生思考,北歐人面對大自然的崇敬與卑微態(tài)度讓他有一種面對自己文化的新的視角。
盡管花俊的作品只有五分鐘,不過在觀影過程中,行為藝術的過程展示依然讓在場的觀眾感到接受困難。一個有趣的插曲是,坐在臺下的花俊在觀眾席里,聽到后排觀
眾的竊竊私語,表達對作品的費解,質疑作品與現(xiàn)實的關聯(lián),而另一名坐在他身邊的觀眾則在觀影過程中忍不住地打哈欠?;∮行┳猿暗卦谂_上講述這些尷尬的小
細節(jié),成為互動現(xiàn)場頗具喜感的環(huán)節(jié)。對于觀眾的困惑,花俊認為,藝術需要“距離”和“留白”。觀眾的態(tài)度與反應也是行為藝術本身的一部分。
觀眾提問
觀眾提問
人類可以控制那些不可控制的事物嗎?我們可以肆意改變自然法規(guī)嗎?誰擁有改變自然的權利?人類對自然的干預手段到達何種地步的時候,美好的愿望將會轉變成嚴重的后果?在生命不生不滅的循環(huán)往復中,人類的位置又在哪里?通過藝術的表現(xiàn)形式看待氣候變化,對自然環(huán)境的探尋,對人類行為的反思,是“干預”單元里,
中瑞藝術家作品中的共同主題。
《天氣大戰(zhàn)》劇照
觀眾與藝術家觀看展映
“在地球頂端的北極地區(qū),無盡的海與冰包圍著森林與原野,填補荒涼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感;而在中國,人與自然的距離被飛速發(fā)展的城市越來越滿地填塞?!闭纭皹O地光影”的策展人所言,“我 們帶著使命和記憶跋涉而來,以客座自然的身份重新尋回人性與自然失落的關系,這正是藝術通感的另一種情境?!睆倪@幾個意義上來說,無論是“干預”還是“留 白”,都是藝術對現(xiàn)實的關照與責任。
(編輯:傅群)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