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好鸮尊、亞長牛尊、銅手形器、亞丑鉞,一件件重磅級“網(wǎng)紅”文物自帶流量和文明密碼,跨域集結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讓你“看·見殷商”。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今年的主題是“快速變化社會中的博物館未來”,全國的博物館也紛紛借著這個契機“扎堆”上新。主會場活動5月17日至19日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舉行,不僅有重磅文物,更有考古文博界一年來的重磅發(fā)布。
赫赫有名的玉人,幫助我們一窺某位遠祖的衣著打扮,看清“他”的容貌;精致光潤的玉勺,曾經(jīng)往五千多年前那位主人口中,送過怎樣的佳肴;能互相扣合的玉龜背、腹甲,同一塊玉版疊壓在一起出土。玉版上的神秘圖案,代表河圖洛書,天文術數(shù),還是宗教符號?考古學界的千呼萬喚中,凌家灘遺址博物館開館試運營,帶我們穿越五千多年時空,去觸摸長江流域早期文明的脈搏。
摸清文物家底,更新文物地圖,是文物實現(xiàn)全面保護、系統(tǒng)保護、整體保護的重要前提。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已完成71萬余處,文物復查率超過93%,新發(fā)現(xiàn)文物5.2萬余處。《連麥探古》跟隨專家重走文物普查線路。
“西園雅集”的風雅,是中國文化史上“千古風流人物”們氣質(zhì)的縮影。歷代遞藏,則讓宋代山水畫卷《煙江疊嶂圖》“如有神護”。《集古錄》通過這幅一千年前的宋代絹畫,閱盡千年文人之愛。
編輯: | 嚴相莉 翟靜 杜夢淵 |
責編: | 嚴相莉 |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