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酵半個月的良品鋪子“配料表疑似造假”事件終于等來官方通報。武漢東西湖區(qū)市監(jiān)局發(fā)布情況通報說,良品鋪子“桂香堅果藕粉”和“酸辣粉”產品合格,舉報人反映的問題不成立。良品鋪子昨天也通過官微發(fā)布澄清公告,自查結果顯示,相關送檢產品合格。此外,公司還將對兩名舉報人提起訴訟,依法追責。
官方通報指出,受良品鋪子委托,被舉報的“桂香堅果藕粉”由安徽燕之坊食品有限公司生產;“酸辣粉”則由河南品正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產。關于藕粉產品,檢驗結論顯示,涉案批次產品及原料未檢出木薯成分。酸辣粉產品的檢驗結論表明,涉案批次產品檢出紅薯成分,檢驗結果合格。由此可知,藕粉、酸辣粉檢出成分與配料表一致,打假人舉報的“‘桂香堅果藕粉’檢測出木薯成分”“‘酸辣粉’未檢測出紅薯成分”的問題都不成立。
隨后,良品鋪子也發(fā)布澄清公告稱,在官方啟動調查的同時,公司與生產商、原料商進行了自查,調取和送檢“桂香堅果藕粉”產品的12份檢測報告,包含舉報人投訴的7月前的原料批次,報告結論交叉驗證,顯示產品合格,未檢出木薯成分;針對“酸辣粉”產品,公司也調取和送檢了產品及原料的13份檢測報告,包含舉報人投訴同批次產品,報告結論交叉驗證同樣顯示產品合格,檢出紅薯成分。
良品鋪子同時表示,舉報人“松哥打虎”“賞金獵人灰燼”等人“大肆炒作不實信息,對公司聲譽及業(yè)務造成嚴重損害”,已收集并固定相關證據,將向公安機關報案,對兩名舉報人提起訴訟,依法追究其損害企業(yè)商業(yè)信譽及商品聲譽的法律責任。
不過,打假人“松哥打虎”并不認可官方通報。昨天凌晨,“松哥打虎”發(fā)視頻回應說通報有瑕疵,還表示會繼續(xù)將手里幾百個樣品送檢。
參與這次所謂“打假”的不僅有“松哥打虎”,還有前不久曾打假“東北雨姐”的博主“賞金獵人灰燼”。公開資料顯示,兩人在抖音平臺上,分別擁有上百萬和十幾萬粉絲,發(fā)布作品的獲贊數量可以累計高達幾百萬??梢哉f,這樣的博主通過網絡平臺發(fā)布言論,通常會引起一定輿情。
然而,打假博主提供的證據是否專業(yè)可靠?“咆哮式打假”的方式是否可取?這樣的爭議從沒有平息。在本次事件中,“松哥打虎”一行人在未經允許情況下,進入良品鋪子公司內部拍攝,工作人員試圖勸離他們卻遭到拒絕。隨后,博主一行人與到場的市場監(jiān)管局工作人員,一同進入辦公樓內的會議室協商。期間,一位沒有穿著制服的市場監(jiān)管局負責人還與“松哥打虎”發(fā)生了爭執(zhí)。
事實上,用“咆哮”方式進行所謂的維權,刻意激化矛盾,吸引粉絲關注,賺取流量,難免有“釣魚式打假”之嫌。而在主動出擊的激進方式之下,因為缺乏專業(yè)性和可靠證據,“打假”變成“假打”,企業(yè)名譽受損在所難免。正如良品鋪子在澄清公告中所說的,企業(yè)商業(yè)信譽以及商品聲譽,雙雙受損。
在網紅博主的鏡頭里,打假成為了“流量盛宴”,打假背后維護消費者權益的核心訴求也被忽視。這樣的視頻還可能成為擾亂市場秩序、謀取不正當利益的“溫床”。
隨著短視頻和直播的興起,打假博主賽道這幾年也變得“熱火朝天”,部分網紅前腳打假,后腳變現,將所謂的“正義”變成了生意。今年7月,打假博主“狂飆兄弟”與粉絲打假“玩車研習社”,指稱其出售的二手車輛為重大事故車,但第三方鑒定結果顯示,車輛并沒有重大事故痕跡。還有博主指稱,某臭豆腐作坊,將白色豆腐用藥水泡黑,懷疑“使用硫酸亞鐵等對人體有害的成分”。然而市場上的臭豆腐,配料表中都有硫酸亞鐵,這本身就是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因為缺乏專業(yè)性和可靠證據,不少打假博主就此“翻車”。此外,有的打假博主剛積累起消費者的信任,就將流量轉化為交易,比如揭露食品行業(yè)“科技與狠活”的辛吉飛,直播帶貨售賣的“紅薯粉條”送檢后,卻并沒有檢出紅薯成分。而靠揭露“三亞海鮮市場缺斤短兩”出名的網紅博主“鐵頭”,則在今年8月涉嫌敲詐勒索被公安部門扣押。
在網絡上,打假題材視頻已經成為流量密碼?!按蚣儋惖馈弊呒t以來,許多商家都表示接到過“打假博主”的勒索電話。有人抓著產品和宣傳頁面上兩個字的不同,張口就要500元賠償,聲稱“不賠就曝光”;也有人針對商家未及時更新產品相關信息大做文章,大喊“不給錢就給12315打電話”;一些博主為了博取流量,還刻意營造與商家沖突的畫面,在商家營業(yè)場所大吵大鬧,實際上嚴重影響了商家的正常經營。
甚至網上還有“職業(yè)打假群”,群里一般會配有“打假師傅”,群成員付費后,打假師傅會告知“打假的具體品類,教你怎么找店鋪、找鏈接”以及涉及非法添加劑、執(zhí)行標準問題、無中文標簽、三無產品的“打假教學要點”。
有“打假師傅”還說,“只要是我?guī)У娜?,基本上打假一單就能?00-1000元收益,做久了2萬一個月也是不難的。”
打假本身沒有錯,不少質量問題也的確由職業(yè)打假人最先曝光。但心懷惡意的打假絕不可取,“咆哮式打假”讓“網紅”們在爭議中不斷享用著流量“盛宴”,一些的確踏實做事的企業(yè)卻莫名蒙受不白之冤,如何整頓不合理的職業(yè)打假行為?良品鋪子與打假人之爭后續(xù)會如何收場?
律師黃榮楠指出,企業(yè)可能會以侵犯名譽權為案由,向法院起訴這兩個職業(yè)打假人。但是職業(yè)打假人堅稱他們手中所掌握的產品本身已經被檢測出存在問題。所以這個問題一定是法院審理的重點。法院有可能會用相關被封存的產品另行做司法鑒定。
而職業(yè)打假人問題也有兩面性。由于現實中,消費維權存在一定難度,這樣的內容就很容易博取流量。但同時,因為有部分職業(yè)打假人在打假過程中采取調包、摻假等不正當手段,或以“鬧”的方式嚴重損害企業(yè)的正常經營。這樣的行為應該得到遏制?,F在,不論司法部門、法院、檢察院,還是市場監(jiān)督部門,都會聯合起來出臺相關政策措施規(guī)范打假行為。
舉例來說,一些職業(yè)打假人在某個案件上獲得勝訴的判決,他隨后又去買了同樣的商品再要求索賠,法院就不會繼續(xù)支持。其次,產品如果僅僅存在一些標簽、標識類的錯誤,但不影響到產品或服務正常使用的,也不適用懲罰性賠償。第三,相關規(guī)定也顯示,如果所謂的打假行為用捏造事實的手段騙取賠償、損害企業(yè)的合法權益,那就要依法處理職業(yè)打假人,平臺對這樣的博主也應該實施限流處置。
編輯: | 阮麗 |
責編: | 嚴相莉 |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