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等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下,全球經濟增長日趨乏力,貿易摩擦不斷增多。如何有效修復全球經濟,為之注入新動力?許多人將目光投向了中國。
不過,一些抱持固有觀念的西方媒體和政客,卻始終戴著“有色眼鏡”看待,對之充滿戒備,不乏誤解,時有抹黑。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該如何堅持全球化道路,爭取更多理解,更好地融入世界經濟,并發(fā)揮自身的貢獻?
斯蒂芬·佩里
《與世界對話》專訪了長期致力于中西方貿易的英國48家集團俱樂部主席、中國改革友誼獎章獲得者斯蒂芬·佩里先生,來共同探討這一話題。
中西方的“破冰”可能需要100年、200年接力下去
上世紀50年代,斯蒂芬·佩里的父親杰克·佩里,打破西方封鎖,率領英國貿易團來到中國,簽下西方世界和新中國的第一貿易協議。被稱為中國和西方貿易往來的“破冰者”。
而在斯蒂芬·佩里看來,只要世界還在繼續(xù)尋求一種新的關系,破冰就需要一直進行下去,可能是要一百年、兩百年一直接力做下去的一件事業(yè)。
在一個以不信任和競爭為主基調的世界里,一些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可能需要一些時間來認識到,中國并不是想成為一個超級大國,不想插手其他地區(qū)的事務,并更好地理解中國模式中蘊含的“共享”思想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概念。
“遺憾我活不到見識'一帶一路'全貌那天了”
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建設,已經在全球各地結下碩果。對減少國家間“平衡赤字”,促進全球經濟共贏起到積極作用。
然而,近年來,一些西方國家政客對一帶一路的抹黑也一直沒有稍停。像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原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等,就曾多次在出訪時發(fā)表誣蔑“一帶一路”的言論。
對于這樣的誤解,甚至是曲解,佩里顯然不能認同。在他看來,“一帶一路”從基礎建設出發(fā),通過交通系統的建立、能源的運輸,通訊網絡的建立,其實是在世界各國人民間打通了所有交流的通道,實現了跨過文化、人員的跨過流動,這是非常具有變革性的一種概念,無論是發(fā)達國家,還是發(fā)展中國家,都能從中發(fā)現自己的機會。
“我唯一的遺憾就是我活不到能夠見識其全貌的那一天?!迸謇镎f。
未來10到15年中國經濟對全球貢獻度會有多驚人?
波蘭前總統科莫羅夫斯基曾經說過:“一帶一路”是中國有史以來最有遠見的事業(yè)。
遠見,也是斯蒂芬·佩里在談到中國經濟時多次強調的一個關鍵詞。在他看來,由于長遠的規(guī)劃性和政策的延續(xù)性,中國經濟帶來的增長在未來二、三十年間,對西方國家都非常重要。在未來的10到15年里,中國和“一帶一路”倡議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度甚至會達到40%。
也正因此,對于美國不斷以關稅政策,擴大和中國貿易摩擦的行為,佩里先生表示了深深的擔憂。他表示,美國也許有自身的考量,但當他們開始侵害到中國經濟增長給世界帶來的收益的話,必定會個世界經濟造成傷害。
(看看新聞Knews記者:楊龍躍 陳彬 視頻編輯:沈佩佩)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