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老宅,是多少人飄著清香的童年里彌足珍貴的一段記憶,也是多少人歷經(jīng)世事后,最?;匚兜囊槐丬?。在上海寶山月浦鎮(zhèn),有這樣一座古老的宅院——月獅姚宅,它不僅鐫刻著幾代人的美好記憶,也在靜默的時光里孜孜不倦地向后人訴說著匠心和智慧。
月獅姚宅始建于清康熙年間(公元1662—1722年),地處月獅村周姚宅5號。姚宅共有五間房屋,三間為坐北朝南的正屋,兩間為門口相對的廂房。中國古老的榫卯技藝,在這幢木制老房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每一根木頭都有榫頭,每一個連接部位都是鑲嵌而成。雕梁畫棟、花鳥蟲魚,古老匠人的用心無處不在。即便走過三百多年風雨,精致的細節(jié)依舊,而這個尋常人家的院落,以成為一個具有江南特質(zhì)的文化符號。
宅子的主人姚正國老伯告訴我們,老宅曾在1937年爆發(fā)的“八一三”淞滬抗戰(zhàn)中被毀,后來他的祖輩在原址上搭了三間草棚,將老屋殘存可用的建材全都派上了用場。而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姚宅,是在1954年重建的,造房時仍用上了包括暗門等在內(nèi)的老屋建材。
老宅承載的不僅是技藝,還有記憶。據(jù)姚老伯回憶,這座老房子里曾辦過學校,簡樸的課堂就開在其中最大的一間房間里。姚宅門前那棵“百步棗”,曾帶給孩子們帶來無數(shù)歡樂與甘甜,每當果實成熟時,全村小伙伴都會涌來采摘品嘗。如今他已年近七旬,棗樹卻依然興盛,站在樹下,那歡樂的童年時光仿佛從未走遠。而自從父母走后,老宅對他還有了一份更為深刻的意義:老宅在,父母就還在。
關(guān)于姚氏老宅,也許還有太多故事,它是姚老伯一輩子最珍貴的回憶,也是時光贈予后人的一筆財富。三百多年歲月更迭,留給后人的是匠心之美,還有中華文化旺盛的生命力。
關(guān)鍵幀:
舊時院落舊時墻
多少歡聲曾蕩漾
時光不葬溫馨事
老宅依舊守清涼
(看看新聞Knews記者:楊光 文字:丁琎燕 編輯:小真)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quán)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