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品格,從16字城市精神到6字城市品格,開放、創(chuàng)新、包容,已成為深深印刻在城市血脈中的特質。無論你來自哪里,說什么樣的語言,都能在這樣的城市氛圍中綻放光彩,從而找到內心的歸屬,并為城市感到驕傲和自豪。
“上海讓我有歸屬感,這里就跟我的家一樣。”中船三井加工部員工魏群,2017年,只身來到上海打拼,一路從最普通的車床崗位,走到最核心的零部件生產數控崗位,成為一名班組長,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實。
魏群原本就像一名過客,但在2013年,上海的居住證積分制度,將技師也納入申辦積分序列。這座城市張開雙臂接納了魏群,而這個樸實的北方漢子,也以加倍的努力回報。2018年,他取得非常難考的數控技師職業(yè)資格證;并攻克"大型連桿翻身'等難題,為行業(yè)連桿生產條線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同事眼里,魏群樂觀、熱情,還有股韌勁,身上有種不斷突破創(chuàng)新的精神,跟上海的氣質非常相像。
這幾天,城市又給了魏群一次驚喜:他順利申請通過新片區(qū)"居轉戶"年限由7年縮短為5年的人才政策,享受到新片區(qū)第一波人才紅利,提前落戶。在剛剛縮短年限落戶的14人中,有近一半都是和魏群一樣,工作在基層或技術一線的員工。
魏群如今把家就安在臨港;每天下班,在女兒的琴聲中,和妻子一起廚房里忙碌,雖然平凡,依然努力,一家人安心和甜蜜地融入城市的千家萬戶中。
紐約女孩柯韻莎,也選擇在上海彈奏屬于她的人生"旋律"。今年畢業(yè)于上海紐約大學,心理學專業(yè)的她,順利為自己在一家情緒健康中心,找到了實習工作,開始用自己的專業(yè),嘗試在生活中治療的方式。
“我會根據病人的愛好、習慣來選擇和他交流的方式,比如唱歌等音樂之類的事情,也是一種緩解壓力的方法?!?/p>
9歲開始學中文,高中時參加一個交流生項目來到上海,柯韻莎就決定到這個城市來念書。4年上紐大學業(yè)結束后,她非常希望繼續(xù)在這里工作,而上海,也的確給了她機會。2015年底開始,上海的人才政策不斷突破,上海高校外籍留學生,不再需要2年以上工作經歷的就業(yè)門檻。如今,柯韻莎正在積極申請她的"本科學歷外國留學生工作許可證"。
魏群和柯韻莎,兩個完全沒有交集的人,在上海各自努力,開放、包容的城市接納了他們;而他們,也認同城市文化,融入城市節(jié)拍。
“無論是我們大學還是上海這個城市,都是海納百川 ,很多的國際人,可以來這邊工作、學習、生活,我畢業(yè)后留在上海,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而魏群打算再向高級技師證發(fā)起進攻?!吧虾=蛹{我,我也把她當成自己的家,所以我是為了這個家去努力、去奮斗,也為了這個城市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p>
一座城和一個人 最好的莫過于,城,成就人,人,塑造城,榮辱與共,生生不息,建設共同的精神家園。大力弘揚城市精神、守護好城市的品格,這樣才能讓五湖四海的人民向往這座城市,在成就夢想的同時造就一座偉大的城市,并在努力生活中,找到內心的歸屬和認同。
(看看新聞Knews記者:陳慧瑩 實習編輯:陸熠)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