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人知道,長樂路富民路路口這座低調(diào)的建筑(現(xiàn)為上??萍嘉墨I出版社辦公地),曾經(jīng)是一座圖書館。
它的名字叫合眾圖書館,作為私立圖書館,合眾僅存在14年,但它背后的意義遠超過一座圖書館的概念。
時間回到上世紀三十年代,日軍侵華,一場中華文明的浩劫隨之而來。“世界第三、遠東第一”的東方圖書館和商務印書館被炸毀,46萬冊藏書片紙不留。時任東方圖書館館長、商務印書館董事長的張元濟先生痛心疾首,聯(lián)合了愛國人士葉景葵、陳陶遺,建立了合眾圖書館,力邀了當時還在燕京大學圖書館工作的顧廷龍先生南下?lián)勿^長(后為上海圖書館首位館長)。
合眾,取“眾擎易舉”之意,希望合眾人之力,能夠在亂世中給流離失所的歷史文獻一個相對安穩(wěn)的家。作為私立圖書館,合眾藏書大部分來自于個人捐贈,其中最多的是創(chuàng)始人葉景葵,多達10萬多冊;圖書館也不對外開放,只有熟人介紹才能來看書。館長顧廷龍之子,兩院院士、“殲八之父”顧誦芬回憶,當時來的最多的人,是錢鐘書。
另一位耳熟能詳?shù)某?停呛m。合眾原干事沈燮元老先生說,當時胡適癡迷于研究《水經(jīng)注》,所有的版本他都要看,偏偏有好幾種只有合眾有。后來胡適臨去美國前,給館內(nèi)幾乎所有工作人員都留了墨寶紀念。
從1939年籌備,到1953年捐贈給國家,合眾圖書館共收集24萬多冊歷史文獻,奠定了上海圖書館歷史文獻收藏的基礎。但是這座1941年建成的建筑本身,原先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如何?怎么設計建造的?留存于世的資料幾乎沒有?!昂媳妶D書館是我們上圖的前身,所以我對它的歷史、它的收藏很清楚。但是從建筑的角度,我對合眾一無所知?!鄙虾D書館歷史文獻中心副研究館員陳雷這樣說。
不過,兩張1940年建筑圖紙的出現(xiàn),終于打破了這個空白,揭開了80年前合眾圖書館的面紗!
就在昨晚播出的《下一站》節(jié)目中,東南大學建筑學院童明教授,將自己手中的兩張1940年合眾圖書館原始建筑圖紙,親自送到了合眾舊址,送給了上海圖書館歷史文獻中心。
這是童明教授第一次走進合眾圖書館舊址,他對里面的格局卻比內(nèi)部工作人員都熟悉:“我們家有一本大的相冊里面珍藏著我祖父所保留下來的,就關于他們?nèi)A蓋建筑事務所在以往幾十年期間做的200多個建筑項目的作品,那么其中就是有合眾圖書館。”
原來,合眾圖書館的設計師陳植,是中國第一批留學回國的建筑師之一。他回國后創(chuàng)立的建筑事務所,正是華蓋建筑事務所。而童老師的祖父童寯,也是一起創(chuàng)立華蓋的三位創(chuàng)始人之一。這兩張圖紙是由當時華蓋建筑事務所的建筑師毛梓堯繪制,也收錄于《新中國著名建筑師——毛梓堯》一書。
圖紙上不但結(jié)構(gòu)布局一清二楚,還保留有當時法租界工總局的法文批復。從圖紙可見,當時合眾圖書館的一層,大部分為館長的住所;二層至三層為書庫和閱覽室。哪些部分保留了原貌,哪些部分經(jīng)過了加建改造,童明教授都在現(xiàn)場一一指出。
站在專業(yè)建筑師的角度,童老師說合眾圖書館在華蓋的設計作品中非常特別:“這個是在跟華蓋在30年代初期的時候,大量的建筑作品是不太一樣的;然后也跟他們后期的抗戰(zhàn)勝利之后光復上海,以及在南京做的很多項目也不太一樣,這還是非常獨特的。反映到它的外觀上來看的話,它似乎好像面無表情,它是體現(xiàn)在那種很靜默的,但是又非常凝練而有分量的那么一種質(zhì)感。所以我們每次從這棟樓的周邊走過的時候,你就會發(fā)現(xiàn)這個角度特別安靜,你好像不太注意到合眾圖書館的存在?!?/p>
這種低調(diào)隱蔽的建筑設計,正是當時身處特殊年代的合眾圖書館需要的?!翱梢圆榈馁Y料太少了,我們只能從看到的結(jié)果來推斷?!蓖蠋煾锌骸叭绻f我們把這棟樓放在年代來看的話,這是一個杰作,這真是一個大師的杰作。”
“建筑圖紙是非常珍貴的歷史資料!”上海圖書館歷史文獻中心副研究館員陳雷說。因為上海圖書館正在計劃將合眾圖書館舊址改建為上圖的家譜館,重新作為圖書館的樣態(tài)對公眾開放。上海圖書館也一直在尋找原始建筑圖紙看是否可以恢復建筑原貌,或者以3D模型的方式展示出來,童明教授的圖紙可以說正中下懷,也是對于這座孤島烽火中圖書館最好的紀念!
(看看新聞Knews記者:周昱 實習編輯:駱惠)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