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傳統(tǒng)點心,相對于西式的洋果子,統(tǒng)稱為和果子。它原是佐茶之物,卻經(jīng)世代匠人之手,幻化成了一門細致精妙的面點藝術。
在日本人的生活中,和果子幾乎貫穿了他們的一生。日常吃的茶點、職場上的茶歇,或是一個人的成人禮、重大節(jié)日上的貢品……各式各樣的和果子扮演著重要的“點睛一筆”,也飽含了主人的款款心意。很多人到日本旅游,也會捎上幾盒集顏值與口感于一體的和果子,作為饋贈親友的伴手禮。
日本著名和果子藝術家三堀純一唯一的中國弟子喬丹云告訴我們,其實果子的制作工藝是在唐朝時由中國傳到日本的。唐宋時期,日本的遣唐使將我國的茶道文化和“唐果子”(唐朝糕點)一起帶回了日本。經(jīng)由千百年的演變,在當?shù)厥巢奶卣骱惋嬍澄幕幕A上,又融入了禪宗果子、南蠻果子等外來食物的特色,才發(fā)展成了如今的和果子。
一枚小小的和果子里,全然透露著制果師細致入微的用心。從食材的挑選、色彩的搭配到造型的拿捏、藝術的構(gòu)思……每一個細節(jié)都要極致講究,精心雕琢。一枚小小的和果子里,也蘊藏了和式文化的精致棉柔和自然時序的微妙寄托。春季的嵐山櫻餅、夏季的水羊羹、秋季的栗子茶巾餃、冬季的白玉善哉……春去秋來,歲時有序,大自然的靈動和風趣在方寸之間娓娓道來。
一期一會,一日一果。即便如今的都市人們大都已經(jīng)遠離自然,不辨五谷,但在這樣可愛有趣的點心里,也許我們能找到片刻滿足的慢生活。
(看看新聞Knews記者:施軍 文字:丁琎燕 實習編輯:史曉云)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quán)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