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月12日周三,美國勞工部報告稱,受到因疫情產生的供求不平衡和美聯(lián)儲的寬松貨幣政策影響,美國通貨膨脹率創(chuàng)下近40年來的新高。
“高通脹是實現就業(yè)的嚴重威脅,”美聯(lián)儲主席鮑威爾在周二的聽證會上表示。
根據勞工部的報告,衡量商品和服務支付的費用的消費者價格指數在2021年12月較去年同期上漲7%,高于11月的6.8%。這是自1982年以來的最快增速,也是通脹率連續(xù)第三個月超過6%。
美國總統(tǒng)拜登在周三上午發(fā)布的一份聲明中說:“今天的報告顯示總體通脹速度比上個月顯著下降,說明食物和能源價格下滑,表明我們在減緩價格上漲速度方面正在取得進展。” “與此同時,這份報告強調,我們還有更多工作要做,物價漲幅仍然過高,并且擠壓了家庭預算?!?/p>
根據報告,房屋、二手車和卡車以及食品是拉高12月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相比11月,住房價格上漲0.4%,二手車和卡車價格上漲3.5%,食品價格上漲0.5%。與去年同期相比,食品價格增長7%,能源價格飆升29.3%。不包含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同比增加5.5%,環(huán)比增長0.6%,為1991年2月以來的最大漲幅。
其中,人們注意到漲價最為明顯的是肉類。據數據顯示,牛肉比去年上漲了18.6%,豬肉為15%,而魚和海鮮上漲了10.2%。現在北美超市里,買一根大牛肋排大約需要100美元(約人民幣636元)。據市場研究公司 IRI 稱,通貨膨脹迫使酷愛牛排的美國消費者不得不購買碎牛肉,或者尋找相對便宜的替代品,如雞肉或豬肉。
“像肉類,像奶制品,價格變得非常得昂貴,(我沒辦法)像其他人去商店一樣,我買不起那里的肉?!?紐約居民史蒂文·謝里爾說道。
即使物價瘋漲,由于供應減產、需求反彈,美國雜貨店中肉類、麥片等產品反而銷路通暢,甚至通常有5%到10%的商品缺貨;根據消費者品牌協(xié)會總裁兼首席執(zhí)行官杰夫弗里曼的說法,目前,這一數字徘徊在15%左右,“自 2020 年 3 月新冠疫情爆發(fā)以來,消費者的需求從未減弱。我們估計需求同比增長約 11%?!?/p>
盡管通貨膨脹、供需問題是導致消費價格上升、生活成本提高,但拜登政府將責任歸咎于控制著全國82%牛肉產量的四大企業(yè)集團,稱缺乏競爭導致天價肉。上周,拜登總統(tǒng)會見了獨立的農民和牧場主,提出了通過增加肉類行業(yè)內的競爭來降低食品價格的舉措。 “我以前說過,我再說一遍:沒有競爭的資本主義不是資本主義。這是剝削……農民和牧場主應該受到公平對待。美國家庭和雜貨店應該以合理的價格將食物擺上餐桌。”
(編輯:金禮瑋)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