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土地拍賣現場
近期,全國土地市場的高價地塊增多。國土部下屬部門發(fā)布的監(jiān)測報告顯示,二季度異常交易地塊環(huán)比、同比均明顯增加。所謂異常地塊,一般指招拍掛出讓中溢價率超過50%、成交總價或單價創(chuàng)新高的房地產用地,也就是市場人士口中常說的"地王"。
報告顯示,今年二季度,各地上報異常交易地塊75宗,比上個季度增加67%,比去年同期增加了97%。其中,成交單價創(chuàng)新高的11宗,較上一季度翻番,創(chuàng)2014年以來單季度最高。而二三線城市土地市場也有升溫跡象,根據中原地產數據,蘇州拍出了27宗所謂的地王、杭州是25宗、合肥22宗、南京21宗……可見,二線城市似乎已成為2016年樓市備受關注的區(qū)域。
【視頻】二三線城市土地市場升溫
業(yè)內認為,背后的原因是地產領域資金充裕。隨著其他理財產品收益下降、風險加大,全國多數地區(qū)取消限購、限貸,加上一季度央行降準,使得大量資金涌入低風險的地產市場,因此高價地塊頻出,而一線城市調控力度加大的擠出效應,促使部分二線、三線城市成為投資熱點。
不過,地價樓市升溫,也帶來一些隱憂,一些地方房地產市場熱度,與財政收入冷熱不均的結構出現較高程度的一致性。數據顯示,今年,全國住宅類土地單城出讓額超過100億的城市合計有22個,其中4個是一線城市,其他18個都是二線城市。這些地方上半年財政收入都表現不俗,而一些樓市相對不景氣的城市,財政收入明顯下降。雖然很多地方正在積極轉型尋找新的支柱產業(yè),但短期內"土地財政依賴癥"仍然影響頗深。
目前高價地塊頻出,預示著本輪行業(yè)成交周期高點來臨,今年下半年樓市周期很可能提前進入拐點。日前政治局會議也提出要抑制資產泡沫,被業(yè)內解讀為劍指房地產吸金黑洞。證監(jiān)會也表示,不允許房地產企業(yè)通過再融資對流動資金進行補充,募集資金只能用于房地產建設而不能用于拿地和償還銀行貸款。種種政策的收緊意味著房企不再擁有著無限的資金,土地的購置必然將要減緩。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