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籍女子遠嫁外國貧民窟,護照被收、求助回國”?這樣一則牽動無數(shù)人同情心的視頻,竟然是一場精心策劃的騙局。
公安部網安局官方微信號昨日通報,該視頻系22歲男子楊某江與其25歲女友陳某心為博取關注、吸粉引流,專程赴國外拍攝的擺拍造謠內容。兩人不僅在短視頻平臺發(fā)布虛假視頻,更在留言區(qū)與網友互動時持續(xù)誤導:當網友焦急建議“大使館救人”,他們回復“好的”,變相承認了“事件是真實的”,甚至還編造了“已聯(lián)系駐外使館”的虛假進展。待賬號積累一定流量后,二人便開啟直播帶貨牟利,最終因網友舉報被依法查處。
這場“苦情戲”的危害,遠不止“欺騙感情”那么簡單。一方面,它肆意消耗著公眾的善意;長此以往,真正遭遇跨國婚姻困境、亟需幫助的人,可能因公眾“被欺騙后的警惕” 而求助無門。另一方面,虛假信息引發(fā)的關注,還迫使相關部門投入額外人力核查情況,無端浪費本可用于真實民生事務的行政資源,嚴重干擾正常工作秩序。
值得警惕的是,此類“用劇本演繹冒充社會新聞”的亂象并非個例。部分人為了個人利益,將公共網絡空間當成炒作秀場,把嚴肅的民生議題、權益話題異化為“流量密碼”,這些案例都在提醒平臺:在算法推流之前,必須守住“內容真實性審核”的底線。加強溯源核查,從源頭不給虛假信息“作妖”的空間。
更值得關注的是,網絡安全法修正草案已于近日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此次修改堅持問題導向,重點強化網絡安全法律責任,無疑將為整治此類造謠傳謠行為提供了更堅實的法律支撐。
編輯: | 賀曉冬 |
責編: | 周緹 嚴相莉 |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