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安徽小崗村18戶農民,冒著風險,在包干合同書上按下了手印,揭開了農村經濟改革的序幕。1980年,在廣西河池市宜州區(qū)屏南鄉(xiāng)合寨村一棵大樟樹下,全體村民也冒著很大風險,投票選舉成立村民委員會,制定《村規(guī)民約》,在全國率先實行村民自治,開創(chuàng)了中國農村村民自治的先河。1982年,“村民自治”被寫進憲法,與“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一起并稱為20世紀80年代中國農村兩次影響深遠的歷史性變革。41年過去了,“中國村民自治第一村”發(fā)生了哪些變化,我們一起走進廣西河池市宜州區(qū)合寨村去看一下。
記者王智慧介紹說:“這棵古樟樹,是合寨村的地理標志,不僅僅是因為它有著360多年的歷史,更重要的是,它見證了中國農村民主自治的歷史性變革?!?br/>
王智慧說:“古樟樹下,這幾尊雕像栩栩如生,它還原的就是當年選舉第一屆村委會的場景,推動這一歷史性變革的,就是中間的這一位,他叫做韋煥能,1980年,時年38歲的他,經過無記名投票,被選舉為合寨村果作屯的村委會主任?!?/p>
河池市宜州區(qū)屏南鄉(xiāng)合寨村果作屯第一任村委會主任韋煥能說:“1979年我們分田到戶,群眾的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但是我們的話呢,很多的群眾,對我講,煥能啊,你也是一個共產黨員,現(xiàn)在我們治安很混亂,你說怎么辦,(我就)組織六個生產隊隊長 和全體黨員來研究,成立了(新)班子,我就講,公社有公社,大隊有大隊,小隊有小隊,我們叫做果作村村民委員會,研究得9條村規(guī)民約,6條護林公約,這樣子的話呢有15條,群眾講沒有意見了,這樣子我們的話呢,蓋章、簽字蓋章這樣子的?!?/p>
王智慧說:“合寨村的變化,也引起了周邊村屯的關注和學習,實際上在1982年,當時的宜山縣,也就是現(xiàn)在的河池宜州區(qū),2000多個自然村中,已經有598個建立了村委會,合寨村的巨大變化,引起了各級黨委政府的關注,1983年起,建立村民委員會的試點工作在全國范圍內普遍開展。”
(素材來源:廣西新聞頻道)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