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紐約時報》報道稱“FBI因擔心間諜活動禁止部分中國學者入境”。根據(jù)文章調查,過去一年來,多達30名中國社會科學教授、學術機構負責人以及政府政策研究專家的訪美簽證被吊銷,或遭到行政復議。
其中很多學者都被FBI問過話,美方無端懷疑他們正常的學術交流活動背后藏有政治意圖。文章稱,“中美關系正?;?0年來,華盛頓基本上對中國學者和研究人員持歡迎態(tài)度,而現(xiàn)在大門似乎正在關閉?!?/p>
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副教授沈逸講述了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2018年,他曾在美國開會,入住當天便遭到FBI探員詢問,一方面對沈教授所研究領域的進行問詢,另一方面則是針對是否有竊取情報嫌疑的調查。
這樣的問話本就無稽之談,可是之后兩天發(fā)生的事更是匪夷所思。沈教授回國后就收到美國國土安全部發(fā)來的郵件表示“電子簽證狀態(tài)改變”,又過幾日美國駐中國總領館便召回沈教授的護照,撤銷了他的美國十年簽證。
其實,從過去一年來看,美國方面出于各種原因,刻意打壓阻撓雙方的學術交流、科研合作早有跡象。
去年,北大生命科學院院長饒毅受邀到美國參加學術會議,簽證申請便屢屢被拒。物理學家潘建偉也表示,今年他因為簽證問題,錯過了兩次在美國召開的學術會議。
根據(jù)美國知名學術期刊《自然》雜志近日報道,目前在美國學者提交研究項目的安全審核問題不斷,一些研究人員被提醒,如果項目中有中國學生參與,可能無法通過審核。
美國總統(tǒng)助理斯蒂芬·米勒
而早在去年10月,美國總統(tǒng)助理斯蒂芬·米勒和白宮貿(mào)易顧問納瓦羅就提出,要限制給中國赴美從事高科技專業(yè)的留學生發(fā)放簽證,甚至完全禁止給某些專業(yè)的學生發(fā)放簽證,首先是機器人技術、高科技和人工智能。
特約評論員洪琳認為,美國在簽證上做文章來拒絕中國學者訪美,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打壓中國發(fā)展。當前形勢下,美國越來越不自信,其害怕自己會被超越,所以用這樣的伎倆黑化中國學者,阻斷中美正常的學術交流。
其實,這樣的做法并不會阻撓中國發(fā)展,反而會破壞其自身形象。中美關系向前發(fā)展,還需要美國自己將這個錯誤糾正過來。
(看看新聞Knews編輯 黃濤)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