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東新區(qū)北蔡鎮(zhèn),是這次上海疫情的“風暴眼”之一。疫情最高峰時,北蔡日增2637例陽性感染者。膠著的疫情之下,北蔡的69個村居委書記,成了“三夾板”,疲憊、焦慮、委屈……走出“風暴眼”,他們會如何回首這段日子?
“儂要記牢,看病的前一天到居委來,會幫你安排做的,儂放心呀?!?/p>
5月27日,距離北蔡鎮(zhèn)實現(xiàn)首次清零已經過去一周,振東一居的黨總支書記黃春燕,又收到了一位老人的求助。老人方艙出院后,無法參加社區(qū)核酸大篩,也就無法順利外出看病。而事實上,在黃春燕負責的振東一居,有100多名出艙人員,不少都曾面臨相同的困擾。
出艙人員三個月內不參加社區(qū)核酸大篩,這項規(guī)定曾在不少社區(qū),進一步激化了居委和居民間的矛盾?!拔募沁@樣寫的”、“這是上面的規(guī)定”,諸如此類的表達,看似有理有據,卻欠缺了溫度。
黃春燕沒有直接將居民打發(fā)到醫(yī)院去做核酸,當時公交尚未完全恢復,出行并不方便。“我就幫他們向鎮(zhèn)里申請,以就醫(yī)的方式,安排他們出去做核酸?!秉S春燕說,這樣就能爭取到車子來接送居民。
溝通是社區(qū)治理的潤滑劑,一路摸爬滾打過來的黃春燕深知,面對居民的焦慮和不解,學會共情,尤為重要。要將心比心,以心換心,在做了10年居委工作的黃書記看來,當然可以將上頭的政策拋給居民,“但同樣說一句話,硬梆梆的說,肯定不能被認可,也會激化矛盾?!?/p>
黃春燕所在的浦東新區(qū)北蔡鎮(zhèn),是這次上海疫情的“風暴眼”之一。疫情最高峰時,北蔡日增2637例陽性感染者。四月中旬,先后有六個居民區(qū)發(fā)出求助信,陽性病人轉運慢、居民配藥就醫(yī)難、社工、志愿者苦苦支撐……來信表達的,是當時北蔡不少老舊居民區(qū)面臨的共同困境。
膠著的疫情之下,北蔡的69個村居委書記,成了“三夾板”,疲憊、焦慮、委屈。黃春燕也毫不例外。“我整天就是在接電話,回答居民的各種問題。”電話的那端是各種急難愁盼,其中多數(shù)問題,單靠居委層面無法解決。但回首這段日子,黃春燕最不后悔的,就是主動向居民公布了自己的手機號碼。直面居民,信息公開,筑起了最基本的信任地基。
不逃避、不躺平,這是黃書記對基層工作最原則的認知。
振東一居居民區(qū)是北蔡地區(qū)單體最大的動遷小區(qū),2000多戶居民,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基層管理不能一刀切,就需要管理者準確把握,政策命令的剛性,在什么時候,哪個場合,可以出現(xiàn)靈活的彈性。
北蔡苦戰(zhàn)的日子里,為了支援抗疫最前線的社區(qū),鎮(zhèn)里通過第三方安保公司,招聘了1900多名特保人員,充實到一線,協(xié)助居委承擔安保、巡邏、物資搬運、消殺等工作。5月下旬,完成使命的特保人員被要求第一時間撤出社區(qū),然而,當時社會面尚未完全開放,一些特保小伙子遇到了難題:之前住的地方或是單位,不接受他們現(xiàn)在回去;如果硬要撤離,就是流落街頭。
黃春燕自己拍板:給這些討生活的城市打工人緩沖時間,讓他們在這個臨時宿舍多留幾天?!拔夷呐仑熑螕稽c也沒問題;怕?lián)熑?,就不做事,我不是這樣子的人?!?/p>
精準施策,不怕?lián)?,黃春燕曾讓封控樓里居民出小區(qū),照顧住在另一個社區(qū)、重病的老母親;也曾在靜默期間,允許不具備下廚條件的租戶在飯點叫一次外賣。黃春燕認為,對任何指令不加思索,呆板執(zhí)行,只會增加更多困難。
疫情終會過去,但社區(qū)治理的路,還很長。疫情風暴眼的由亂到治,也讓很多曾經深陷其中的人領悟,當暴風雨過去,你就不再是當初走進暴風雨中的那個人。
(看看新聞Knews記者:陳慧瑩 師玉誠 顧克軍)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