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深夜,中國國防部網站重磅官宣,中國成功實施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并表示這一試驗是防御性的,不針對任何國家。5日上午,中部戰(zhàn)區(qū)官方微博還發(fā)布了三段網友從不同角度拍到的視頻。
特約評論員杜文龍感嘆這一消息發(fā)布的速度特別驚人,他認為中國軍隊在進行武器裝備的研制過程中的公開透明,體現出了一種自信。同時通過這種驗證技術的試驗,也向周邊國家清晰地表達了中國能做什么,能做好什么,正在做什么。另外,國防部還明確是自衛(wèi),明確不和他國競爭,這也是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基本態(tài)度。
中段反導難在何處?
根據業(yè)內普遍共識,反導是全球最尖端的技術對抗,而中段反導更是被稱為該領域的技術皇冠。在反導領域,一般分為上升段、中段和末段攔截。從技術角度來看,上升段和末段攔截理論多過實踐,想要成功實施,幾乎不可能。因此,中段攔截就成了能夠倚仗的最佳反導手段,不過這其中門檻也相當高。
目前在國際上,只有4個國家擁有中段反導技術,其中美國同時擁有陸基和海基中段反導技術,日本的摩耶級驅逐艦裝備了美國的標準-3防空導彈,具備?;卸畏磳芰?,俄羅斯則擁有A-235中段導彈防御系統(tǒng)。
杜文龍解釋,中段反導技術之所以發(fā)展之難,一方面因為中段的飛行軌跡最高。如果要進行高效攔截,首先要能“看”到目標,對偵察預警能力要求很強;導彈還要能飛到這一高度的同時,還要“快”和“準”。另一方面就在于甄別,由于彈道導彈在中段飛行的過程中,周圍可能會有假目標、假誘餌,也不排除有其他物體都在周邊混合飛行,所以能夠在眾多的目標中區(qū)別哪個是真彈頭,這也是一個重要難題。
所以從目前來看,如果能夠成功解決這些難題,對于中段的攔截成功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每一次都可以重復試驗成功,說明它在進行不同方式的調整,也說明我們在今后無論是預警探測,還是導彈攔截方面都有很好的發(fā)展,也標志著這項技術正在快速成熟。
反導技術研究 永遠在路上
公開資料顯示,這已是中國軍方第四次披露成功進行陸基中段反導試驗。據央視此前報道,21世紀初,中國反導技術研究步入新階段,中國導彈和反導試驗專家陳德明,帶領團隊在導彈試驗鑒定、導彈定軌技術研究和反導靶場試驗等方面不斷展開技術攻堅,并取得重大突破。
2010年1月11日,中國首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圓滿成功,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掌握該項反導技術的國家。此后,我國又在2013年和2018年成功進行了兩次試驗。而陳德明曾經說過,反導技術的研究,永遠在路上。
面對高超音速武器等新發(fā)展趨勢,杜文龍表示當下無論是“矛”還是“盾”,都在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和調整。“矛”正在向超高聲速去轉變,今后包括隱身等其他突防手段也會加入其中,所以作為“盾”的攔截技術也不可能止步不前。
目前各國所采用的攔截技術,其實可以形容為用子彈打子彈,所以就需要具有非常高的精度。今后如果把這種方式進行改寫,比如用高新武器、新概念武器去攔截對方的裝備,比如用一張網去攔截一個鳥,其攔截效果自然會出現很大的進步。所以今后在反導的攔截方式、攔截效率和攔截結果,都必將會出現很大的變化?!懊迸c“盾”的對抗始終有新的模式,始終有新的局面。
(看看新聞Knews編輯 黃濤)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