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韓國總統(tǒng)文在寅在紀念1919年反對日本殖民統(tǒng)治的朝鮮半島起義運動,即著名的“三一運動”活動上,發(fā)表了全國電視講話。
文在寅表示,他所領導的政府希望與日本舉行會談,以改善兩國因歷史問題而長期不和的關系。他還說,歷史遺留問題不應妨礙兩國發(fā)展“面向未來的”關系。
文在寅的講話既指出韓日關系發(fā)展的障礙性問題——歷史問題,即日本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對朝鮮半島實施殖民統(tǒng)治的歷史問題,同時也指出了解決問題的態(tài)度,那就是“面向未來”。并且說,“韓國政府隨時準備與日本政府舉行會談?!?/p>
此番講話,引起世界矚目。
不過,當下的日本蔓延著一種濃厚的情緒,說輕了是“嫌韓”,說重了是“仇韓”。最直接的原因,就是2019年,韓國法院判決日本企業(yè)要向二戰(zhàn)期間被迫在日本工廠勞動的韓國勞工支付賠款。這讓日韓關系降到1945年戰(zhàn)后以來的最低點。
此后,日本使出“殺手锏”,果斷對主導韓國經(jīng)濟的半導體行業(yè)所必需的化學品實施出口管制,兩國的緊張關系進一步加劇。
值得注意的是,文在寅在這次電視講話中說,“改善雙邊關系也有利于韓國、日本和美國之間的三方合作。華盛頓認為這一合作對于解決朝核問題、以及中國日益增強的經(jīng)濟和軍事實力等地區(qū)問題至關重要。”
分析人士據(jù)此指出,韓國這次主動向日本伸出和解的橄欖枝,其背后應該是來自美國拜登政府的勸說,或者是美國的壓力。
長期以來,美國對韓日矛盾以及緊張關系基本采取不介入、不偏袒一方的態(tài)度。因為戰(zhàn)后美國與日本形成軍事同盟關系,美國與韓國形成軍事準同盟關系,日韓關系適度緊張,有利于美國在韓日兩國之間具有回旋余地,也有利于美國分別控制韓國和日本,在東亞地區(qū)顯示自己的存在感。
但是,近年來中韓關系已經(jīng)從韓國布置“薩德”的陰影中走了出來,兩國領導人注重戰(zhàn)略引領,加強溝通交往,增進友好互信,深化務實合作,推動中韓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不斷邁上新臺階。
顯然,這讓美國和日本看著都不舒服,他們都意識到如果這樣發(fā)展下去,中韓關系有望成為東亞地域中一對粘性最強、韌度最強、密度最強的關系,在東亞地域的力量對比就會發(fā)生變化。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美國一定要疏離日益緊密的中韓關系。其做法之一就是督促韓日雙方修復兩國關系。
盡管美國在背后做推手,韓國在主動表示愿意與日本改善關系的同時,仍未放棄對歷史問題的重視。
對于歷史問題,文在寅表達得非常清楚,他說“韓日之間有過不幸的歷史,就算加害者可以忘卻歷史,但受害者決不會忘記。如今事過百年,兩國已互為重要鄰國。雙方應以史為鑒,但決不能被歷史拖住后腿。” 他重申以往的態(tài)度,“韓國政府將始終堅守著以受害人為中心的立場,尋求明智的解決方案。我們將竭盡所能恢復受害人的名譽與尊嚴?!?/p>
而日本方面,對文在寅的講話抱有強烈的不信任感和敵視感。日本認為,日韓之間的歷史問題,已通過一系列條約和協(xié)定解決了,但韓國卻屢次翻盤,以“民間索賠”和“司法判決”的路徑讓這個問題重回桌面。
此外,日本甚至認為文在寅是為了鞏固自身統(tǒng)治而打“歷史牌”,因此對文在寅抱有強烈敵視感。這種不信任感和敵視感,在日本政界和外交界占主導位置。
目前,日本媒體紛紛批評文在寅堅守“以受害人為中心”的立場解決歷史問題,而日本政府尚未對文在寅的講話做出積極回應。
這樣看來,韓日關系轉圜尚待時日。
只要韓日兩國沒有就歷史問題真正和解,韓日關系只能是“打補丁”式的修改,日本的“歷史認識”問題之鍋就甩不出去。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