聾啞人執(zhí)意取錢投資 引發(fā)家庭矛盾
市民梁女士是一位聾啞人,而且不認識字。平日里,她將自己所有積蓄12萬元存放在姐姐、姐夫處。前幾天,她告訴姐姐要將該筆錢拿出,又不肯說明用途,經(jīng)姐姐的多次詢問她才透露要參加網(wǎng)上的一個高額理財產(chǎn)品,半年回報率高達30%。明顯偏高的收益,引起了家人的懷疑,反復勸阻她有騙局的風險,不要上當受騙。
但梁女士始終不聽,反而覺得家屬是在阻止她賺錢,甚至猜疑姐姐、姐夫是不是要侵吞她的積蓄。這讓梁女士的姐姐既氣憤又無奈不再理她,姐夫賭氣陪著梁到銀行去取錢。不過,這筆錢對梁女士來說是畢生積蓄,姐夫在取錢的同時,抱著最后一絲希望撥打“110”報警,希望公安機關能夠勸阻她。
交流受阻 派出所民警多方設法
民警將二人帶所后,因梁女士是聾啞人且不認識字,而家中唯一會啞語的姐姐已經(jīng)賭氣不理睬她不肯出面,除了和梁女士的姐夫先行了情況外,與梁女士幾乎無法交流,勸阻工作一下子面臨困境。
為了盡快和梁女士“說上話”,民警多方聯(lián)系請來了啞語老師。不過,即使這樣交流一開始也并不順利。梁女士表現(xiàn)出了相當強烈的防備意識,往往是這邊“說”很多,那邊只是靜靜看著。原來,她還認為大家在騙她,不讓她賺錢。尤其是關鍵的具體理財產(chǎn)品,梁女士更是死活不肯透露,只是表示有很多人都通過這個渠道發(fā)財了。
關鍵詞透露蛛絲馬跡 “看圖說話”成功說動
雖然梁女士并不配合,但民警并未放棄。繼續(xù)和啞語老師不斷開導,并通過社會上很多聾啞人上當受騙案例進行說法教育,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梁女士慢慢地打開了心扉,并能和啞語老師漸漸開展互動。而交流中出現(xiàn)的“MBI”三個字一下子引起了民警的注意。
原來,MBI就是所謂的易物幣,此前馬來西亞一個以游戲理財MFC為幌子的公司,正是通過這種方式來進行傳銷詐騙,目前已經(jīng)被我國工商、公安等部門明確認定為傳銷組織。為了將這個信息更明確的傳遞給梁女士,并讓她能有一個更感性的認識,民警現(xiàn)場通過手機查詢了網(wǎng)上關于MBI的圖片,在“看圖說話”下,梁女士終于徹底相信自己是上當受騙了。而這場勸阻從中午一直持續(xù)到晚上,整整花了8個多小時。
特定人群容易受騙 金融理財迷惑性大
那么,像梁女士這樣的聾啞人是如何被詐騙人員盯上的呢?民警表示,由于他們的社交圈相對較小和固定,對圈內(nèi)人的信任感也相對較強。事實上,近年以來除了常見的冒充“公檢法”對被害人進行威逼利誘外,以虛假金融理財信息進行詐騙成為犯罪分子最新使用的主要套路之一,而這種方式對像梁女士這樣的人群迷惑性也特別大。
(看看新聞Knews記者:朱正炎 編輯:范飽飽)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