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打壓中企,美國又有新動作。
當?shù)貢r間6月24日,路透社發(fā)布報道,稱美國國防部起草了一份名單,將華為、??低暤?0家中國頂尖企業(yè)列為中國軍方“擁有或控制”,此舉也被認為是美國在為對中企實施新制裁鋪路。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國國防部官員向路透社證實了該文件的真實性,并表示名單已被遞交給國會。
根據(jù)《金融時報》隨后公布的名單,除了華為、??低曂猓€有中國航空工業(yè)、中國航天、中船重工、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等也被列入其中,共涉及20家公司。
根據(jù)路透社的報道,美國1999財年國防授權法案授權國防部編制一份由中國人民解放軍“擁有或控制”、且在美國有運營的公司名單,這些公司從事提供商業(yè)服務、制造、生產或出口。
相關授權法案1999年就通過了,為何卻在時隔20年后才宣布名單?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趙明昊告訴看看新聞Knews,其實早在克林頓政府時期,美國國會就曾要求國防部調查并公布這份名單。但當時的美國政府,奉行的是對華“全面接觸”政策,所以當時美國國防情報局便以擔心“泄露美國獲取中國情報的消息源和調查方式”為由將此事擱置了下來。
而在特朗普上臺之后,反華議員又開始挑起此事。在美國不斷深化對華戰(zhàn)略競爭的背景之下,包括舒默、盧比奧在內的一些對華“鷹派”們認為,中國政府支持中企將新興民用技術用于軍事目的,特朗普政府應該把這些已有的法律規(guī)定利用起來,更好地實現(xiàn)對華打壓的目的。
若名單生效 受影響的將不止華為
就在五角大樓名單曝光的同一天,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也在國務院官網(wǎng)發(fā)表聲明,抹黑華為。他說,選擇受信任的5G供應商是大勢所趨,這將對華為不利,華為與全球電信運營商的業(yè)務正在蒸發(fā),聲明中還憑空捏造出一個概念叫“干凈的電信公司”,暗指華為不干凈。
而事實上,根據(jù)最新數(shù)據(jù),華為的5G訂單一直處于世界前列,目前已經獲得91個5G商用合同,其中超過一半來自歐洲。
圍堵華為5G美國前前后后已忙了一年有余,而對類似華為這樣的中國企業(yè),美國近年來更是以各種理由屢屢發(fā)難。不過,像此次公布這么大規(guī)模的一份企業(yè)名單,還實屬少數(shù)。
除了名單數(shù)量增多,名單包含的企業(yè)涉及業(yè)務范圍也非常之廣。不僅包括電信、船舶、航天等領域,還包括一些涉及到大數(shù)據(jù)和云計算的高科技企業(yè)。
趙明昊認為,這恰恰透露出一個重要信號——美國正在全面升級針對中國的產業(yè)、技術和金融等全領域“脫鉤”。過去我們比較熟悉的情況是,中國企業(yè)在產業(yè)和技術上遭遇美國“封鎖”,但此次這份清單,在趙明昊看來,美國更大的目的或許是推動金融領域與中國的“脫鉤”。
名單或將繼續(xù)擴大 意在精準打擊“軍民融合”企業(yè)
光是被列入清單并不一定會觸發(fā)制裁,但法案允許美國總統(tǒng)對名單上的企業(yè)實施制裁。
在這份1999財年的國防授權法案中,明確規(guī)定了美國總統(tǒng)可以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tài),并決定是否對這些企業(yè)實施制裁,包括封鎖相關企業(yè)的財產等。
因此這份清單一旦生效,特朗普政府接下來很有可能會借此阻止美國資本繼續(xù)對華投資,或者是跟名單上的企業(yè)打交道。中美金融關系的領域,可能還會出現(xiàn)一些新的“加碼”動作。
相關文件已提交國會,接下來國會的回應尤為重要。趙明昊認為,這份清單很有可能會給國會現(xiàn)有的“中國調查小組”提供靶標,將下一步調查或者施壓的目標更加聚焦于這些企業(yè)。除此之外,很多議員還會就此提出對華施壓的新法案,特別是對涉及軍民融合領域的企業(yè)和機構進行“精準打擊”。并且,在相關名單曝光后,共和黨參議員盧比奧更是叫囂,名單“只是一個開始”,因此未來這份名單很有可能將繼續(xù)擴大。
再拋“中國威脅論” 美國大選的“救命稻草”
以國家安全為借口,炒作所謂“中國威脅論”,早已是歷屆美國政府的慣用伎倆。除了公布出這份企業(yè)名單以外,隨著大選的臨近,近期特朗普政府更是幾乎全員出動,炒作新一波"中國威脅論"。
當?shù)貢r間6月24日,美國家安全顧問奧布萊恩在亞利桑那州發(fā)表演講,聲稱兩黨幾十年來低估"中國威脅",是自1930年以來美外交政策“最大的失敗”;講話中,奧布萊恩還夸贊了特朗普政府對華政策的轉變。
據(jù)美國媒體politico報道,在未來幾周,克里斯托弗和國務卿蓬佩奧、司法部長巴爾等高級官員還將發(fā)表一系列演講,內容也都與中國有關。
趙明昊認為,在疫情的背景之下,美國正在進入新一輪深化對華競爭和對抗的階段。可以說,美國疫情越惡劣,特朗普政府對中國所謂的譴責和打壓,可能就會越強烈。另外,距離大選還有不到四個月的時間,在選情和疫情相互交織的情況下,“中國議題”已經成為今年美國大選的核心議題。 未來,我們要對中國威脅論會不斷升級這樣的形勢,做到心中有數(shù),對于一些不實的指責我們要及時駁斥,不要被美方的“敘事之戰(zhàn)”擾亂中國前進的步伐。
(看看新聞Knews編輯 董亞歡)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