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未成年人犯罪問題持續(xù)受到社會的高度關注。在安徽馬鞍山,警方曾破獲一起未成年人盜竊案,兩名15歲少年盜走31部總價值近20萬元的手機,而在兩人背后,竟隱藏著一個專門“投資”未成年人進行盜竊的犯罪團伙。目的就是利用我國刑法對刑事責任年齡的規(guī)定,指揮未成年人實施犯罪,以此來逃避刑罰。
監(jiān)控拍下的視頻中,兩名男子靠蠻力搖晃了幾下門把手,就順利打開了安徽省馬鞍山市這家手機店的大門。隨后,兩人在店內進行一番搜尋,不過都一無所獲。最后,兩人盯上了收銀臺左側的柜子,在沒有借助任何工具的情況下,兩名男子用暴力破拆的方式打開鐵皮柜,盜走了31部總價值近20萬元的手機,隨后逃之夭夭。
警方梳理了相關路段的公共場所視頻,發(fā)現(xiàn)兩人逃離現(xiàn)場后,帶著盜竊得來的31部手機步行了1公里后攔下一輛出租車離開。在詢問了出租車司機后,警方立即沿線追蹤,發(fā)現(xiàn)這兩名嫌疑人的身份可能有些特殊。經過進一步偵查,警方最終確認兩名嫌疑人竟然都是年齡只有15周歲的未成年人,來自同一個地方福建平潭。
順藤摸瓜,警方發(fā)現(xiàn)了一個四人犯罪團伙,其中除了一名20歲的成年人以外,另外三人都是15周歲的未成年人,他們都曾因盜竊而被抓,又都因年齡問題被放過。在固定“搭伙”之后,他們根據自身的年齡約定分工,參與從投資到盜竊、從銷贓到分贓這一整個鏈條,并根據具體實施的行為而獲得贓款。
15周歲的黃某對警方表示,早在2022年春節(jié),他就因盜竊被南京警方抓獲,但因年齡問題沒有被處理。這一次他沒有直接參與盜竊,除了因為手頭還有點錢、不想冒險以外,還因為,根據約定,“投資人”這一角色,除了可以拿到投資款的2倍回報外,每銷贓一部手機還能從中提成1000元。
而黃某的資金,大多來自于20歲的張某。張某并不親自參與盜竊,而是四處尋找未成年人,為他們到全國各地實施盜竊提供食宿等便利。
盜竊得手后,這個四人團伙就會分頭負責銷贓。警方發(fā)現(xiàn),被他們找到的下線,也基本都是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最小的只有14歲。他們大多都涉及了其他盜竊案件,和黃某一樣,有時是直接盜竊,有時為他人盜竊進行投資。
知法犯法、有組織犯罪,這些情節(jié)已遠遠超出我們對未成年人犯罪的固有認知。那么,面對未成年人犯罪,法律上的處置原則是什么?
根據刑法規(guī)定,年齡是決定是否追究刑事責任的重要依據。其中,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強奸、搶劫等惡性罪名的,應當負刑事責任。根據2021年開始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重傷的,經最高檢核準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這些條文向社會傳達出一個鮮明立場,那就是:低齡不是惡性犯罪的“免罪牌”。但值得注意的是,對于盜竊手機這樣的非惡性犯罪,那些作案的未成年人們,即使他們進行的是有組織的團伙作案、屢次反復的作案,法律上采取的仍然是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以教育為主,以懲罰為輔,只有極少數會被送到專門學校進行矯治教育。
從警方執(zhí)法中獲得的信息來看,由于沒有受到足夠的懲罰,不少主觀上故意、多次盜竊的未成年人,在年齡滿16歲、18歲之后,還會教唆年齡更小的未成年人進行偷竊等犯罪,從而使得這一現(xiàn)象繼續(xù)蔓延化、擴大化。甚至還有未成年人不斷試探法律紅線,參與更加嚴重的犯罪,卻依然有恃無恐,流露出“哪怕被抓了也所謂”的情緒。
事實上,未成年人犯罪從來都不是一個突然出現(xiàn)的問題,而是一個由輕及重不斷惡化的過程。很多刑事案件的未成年人,如果在他們第一次犯錯或者犯案時,就能及時地采取有效的干預,或許就是另外一個局面。但是從警方執(zhí)法來看,涉案的未成年人大多缺少正常家庭監(jiān)管,有些是很小的時候就和父母分開居住。
俗話說,“知法犯法,罪加一等”。那么,對于那些知法犯法、利用法律的善意來實施惡意作案的未成年人,是否要從法律上加強處罰?對于未成年人犯罪這樣一個復雜的社會問題,我們該如何做到寬容而不縱容?
上海市政協(xié)委員、律師張玉霞表示,寬容不等于縱容,不負刑責并不代表不用承擔法律責任。近年來,未成年人犯罪的數量和形式都處在動態(tài)變化之中,立法機關也在評估相關影響和應對方法。對于非惡性犯罪,目前總體的態(tài)度還是懲治與教育相結合,不建議簡單地通過降低刑事責任年齡來應對。這主要是因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背后有著復雜的綜合的社會原因,僅僅依靠刑罰,只能“治標”。從完善監(jiān)護人責任和社區(qū)矯正的角度出手,更能夠“治本”。
張玉霞表示,我們要深刻地思考家庭監(jiān)護、學校教育與預防未成年人犯罪之間的關系。未成年人的年齡是在不斷增長的,如果能在他們產生違法念頭的時候、能在他們實施犯罪的早期,就及時注意到相關跡象,并采取措施介入、預防或矯正,或許能夠讓更多的未成年人在成年之前就回到正軌,這既是我們期待的情況,也是努力的方向。
編輯: | 阮麗 |
責編: | 金梅 |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