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人遇難,這是對中國越野跑和馬拉松的一場“血的警示”。
5月22日13時左右,甘肅白銀山地越野賽高海拔賽段20公里至31公里處,受突發(fā)極端天氣影響,局地出現(xiàn)冰雹、凍雨、大風災害性天氣,氣溫驟降,參賽人員出現(xiàn)身體不適、失溫等情況……
在這次沉重的打擊和血淚的警示背后,是發(fā)人深省的疑問——我們應該怎樣對待這樣高難度的越野賽事,而辦賽方又該如何去盡全力保障選手的安全。
其實早在5月初,烏蒙山超級越野賽中就有一位跑者由于比賽中出現(xiàn)失溫乃至幻覺,加上“搶救過程中由于山體塌方耽誤最佳搶救時間”,最終不幸離世。
彼時,澎湃新聞記者就采訪了國際越野跑協(xié)會(ITRA)中國大陸組織機構代表蘇子靈,他表示中國如今的越野跑賽事存在著一些問題,其中包括了盲目去復制國外賽事的難度、忽視切實快速的救援應急體系,以及在布標和保險方面的操作存在“落后思維”。
“太多賽事缺乏監(jiān)管也缺乏培訓了。”蘇子靈告訴澎湃新聞記者,這些類似的問題幾乎存在于國內(nèi)越野跑的半數(shù),“之前沒有出現(xiàn)這樣慘痛的事故,所以還沒有引起那么大的關注?!?/p>
而現(xiàn)在,在一場曾經(jīng)獲得中國田協(xié)“銅牌賽事”和特色賽事“自然生態(tài)”兩個獎項的百公里越野賽上,21名跑者遇難,其中還包括了寧波江南百英里冠軍梁晶、中國跑圈知名的曹朋飛、黃印斌和殘奧會冠軍黃關軍在內(nèi)的精英跑者,這樣慘痛的教訓必須敲響中國越野跑甚至是整個中國馬拉松的警鐘。
“越野絕對不是馬拉松的歸宿,絕對不是?!碧K子靈強調(diào),中國跑圈里這幾年有一種錯誤的認識,那就是跑馬拉松跑多了,就可以參加越野賽,但城市和大自然的跑步環(huán)境是天差地別的。
“越野賽和戶外挑戰(zhàn),應該是戶外徒步人群的歸宿。因為他們有戶外的經(jīng)驗,才能夠在提速中應對不同的變化?!?/p>
資深越野跑者趙小釗也強調(diào),“不管是什么賽事,參賽者都應該對自己的生命健康負責。在各種天氣環(huán)境下,不管強制裝備里有沒有要求,都應該做好準備?!?/p>
事實上,這場只有172人參加的黃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賽,由于關門時間要求嚴苛,大部分的參賽者其實都是經(jīng)驗豐富而且能力出色的優(yōu)秀跑者,但即便如此,在遇到極端天氣的情況下,跑圈大神也束手無策……
就如蘇子靈所說,中國越野跑一方面要跳脫出“盲目模仿最難最虐”的心態(tài),另一方面也要冷靜思考——高額獎金帶動賽事的同時應該提供高標準保障、服務和救援。
國際越野跑協(xié)會(ITRA)曾經(jīng)發(fā)布過一份中文版的安全指南,中國越野跑資深人士馬德明參與了這份指南的翻譯和校對。
其中就明確提到了,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舉辦越野賽事的組織者必須做到的第一點就是“減少意外”以及“組織者有責任確保所有參與賽事人員的安全”。
除此之外,在提及天氣因素時,國際越野跑協(xié)會也強調(diào)了賽事組織者一方面必須“計劃應急路線,以便避開惡劣天氣所造成的潛在危險區(qū)域”;另一方面則是“在任何時間都能有效停止比賽,特別是當極端天氣狀況出現(xiàn)時”。
“這樣的事故和教訓必須要讓每一個賽事總監(jiān)都有更強的責任感?!碧K子靈告訴澎湃新聞記者,“賽事總監(jiān)應該能夠拍著胸脯保證自己了解賽道每一個階段的救援,而且做好服務和所有應該準備好的預案,這才算是比賽前的基本合格?!?/p>
一個月內(nèi)兩項越野賽事出現(xiàn)事故,20多條生命就這樣逝去,在中國跑步的發(fā)展道路上,用這樣的悲劇來“敲醒”所有人,代價實在太大了。
我們也要正告某些賽事從業(yè)者、自媒體人士——人身安全才是跑步賽事的重中之重,一切有違生命安全的“洗白”和狡辯,都是對跑步這項運動最大的褻瀆。
中國越野跑、中國路跑圈的管理者、主辦方和每一位參與者都應冷靜下來思考——怎樣的奔跑才有意義和價值,安全回家才應該是比賽的終點。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