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杯奶茶,一場營銷,“喪”這個詞再一次火遍網絡?!皢省边@個過去大家避而不及的字眼兒,如今為何會成為年輕人的新歡,甚至堂而皇之地被稱之為文化現象,進而成為了“先進生產力”。如今的孩子們,你們究竟在想些什么呢?
在真真假假的開業(yè)消息傳了好幾波之后, 4 月 28 日,一款名為“喪茶”的飲料產品,以快閃店的形式在上海正式亮相,僅在 4 月 28 日- 5 月 1 日期間營業(yè)。雖然只營業(yè) 4 天,但是喪茶還是要把“喪”發(fā)揮到極致。先且不說這店鋪的外觀看著就不那么討喜。其產品名稱的設計上則更加“扎心”:“加油你是最胖的紅茶拿鐵”、“加班不止加薪無望綠茶”……
好好的一杯飲料,冠之以這樣的名字,這樣真的就能迎合年輕人的口味了嗎?我們不妨先來聽聽90后在校學生都是怎么說的。
董夢巖:就是覺得買到這個奶茶就是我搶到了一個熱點,大家都會在我朋友圈問我,你排了多久隊,這個奶茶好不好喝,就感覺自己瞬間變成一個焦點了,其實也沒有說這個名字有多么不吉利,讓我覺得很不開心,沒有這樣的感覺。
苗易:像年輕人也挺渴望存在感的東西的,咱們可能不能像人家網紅一樣,經常去一些不同地方旅行,但是我們可以買一杯飲料發(fā)個朋友圈,好像自己跟上了潮流的節(jié)奏。
以往我們說到“喪”這個字聯想起來 的——“喪氣”、“沮喪”、”喪心病狂“……對吧??隙ㄊ沁@些不怎么友善暖心的詞匯?,F如今,這個字咋就成為年輕人趨之若鶩的潮流了,你確定你爹媽知道這事兒嗎?都說年輕人是朝陽么,難道是黑子集體大爆發(fā)了?!在為小家伙們擔心之前,我們不妨先弄清楚,究竟什么是“喪”?
對此,評論員沈彬描繪如下,“你可以看一下那些寫字樓,你看晚上八點加班出來的人的樣子。你就會覺得突然之間,這些人,在現代化的生活方式之下,人的很多精力被壓榨的,或者是物質化之后,人剩下的就是行尸走肉“。
在年輕人群體當中,類似這樣的表述還有“我差不多是個廢人了”,“生無可戀”,“感覺身體被掏空”等等,在社交環(huán)境中被頻繁使用。于是,這類現象被打包稱為“喪”文化——頹廢,什么也不想做,不想上班,只想癱在某個地方放空。
“喪文化”可以說是一種小小的小型的麻醉針。
現在的年輕人面對的壓力很多,比如長輩的壓力,周邊的壓力,包括買房的壓力、工作的壓力、學習的壓力等等等等。每個人、每個群體應對方式都不盡相同。”擼起袖子“固然鼓舞人心,但“被‘雞湯’灌輸的時間長了,我們可能需要一些東西把我們帶回現實”。在90后在校學生董夢巖看來,“‘雞湯’告訴你,所有東西都會變好的,每一件事情只要你努力一定有結果。但是“喪文化”告訴你的卻是,你努力并不會有這么好的結果”。
年輕人通過“喪”,稍微有一點小放逐,自己的心理可以稍微寬解緩和一下自己內心的緊張,這也是年輕人當中流行“喪文化”的原因。不過,我們也不必急著將“喪文化”想象成一種極端的、消極的、絕望的心態(tài)。畢竟,人家自己可是分得清清楚楚的——
“喪”這種東西一種是真喪,一種是假喪。在小董同學看來,她和她的同學們基本上都屬于”假喪“?!按蠹冶砻嫔虾孟窈茴j廢,什么都不想做,但是其實事情來了,該你做的事情還是得做。其實也沒有說真的去逃避什么。但是表面上我真的不想做,我覺得只要這種喪不要變成真喪,就是你真的避世了,什么都不做,逃避自己責任了,這樣就不行了”。
盡管“喪文化”體現出的是當下年輕群體的面對未知未來的陣痛與彷徨,這看似頹廢墮落的背后,體現的其實是對光明的向往,卻又無可奈何的迷茫。畢竟,哪有人真的完全接受自己是一個沒法對世界產生一丁點價值的廢物呢?
正如評論員沈彬所說,在大的方向上來說,中國90后這一代人可能都不是特別真誠的喪,一定程度上,用中立的語言來說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他們知道哪些對自己有利,哪些是對自己不利的。他們并不像美國60年代狂熱一代真的是去吸毒或者是亂交,通過這樣的方式發(fā)泄不滿。我們的年輕人只是通過這么一個小小的“喪”,來口頭上或者是心理上稍微打一下麻醉。就像有些人“喝一口老酒,來滿足一些自己的心,麻醉一下自己”。所以,真的不要太擔心,90后聰明著呢。
(看看新聞Knews記者:秦揚軻 編輯:陳佳雯)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