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關注一群常年和豬打交道的科學家們。經(jīng)過四年努力,由暨南大學李曉江教授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首次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和體細胞核移植技術,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神經(jīng)疾病基因敲入豬,精準地模擬出人類神經(jīng)退行性疾病。該項成果于北京時間3月30日在國際生物學頂尖學術期刊《細胞》上在線發(fā)表。
記者走進了一個特殊的“養(yǎng)豬場”這些黑白相間的“二師兄”們個個身嬌肉貴,只因為它們身上有一種叫做亨廷頓舞蹈癥的神經(jīng)退行性疾病基因。
暨南大學粵港澳神經(jīng)中樞再生研究院副院長李曉江告訴記者:“亨廷頓舞蹈癥它是一種遺傳性疾病,它是由單基因突變造成蛋白的構象變化沉淀在神經(jīng)元細胞,隨著年齡老化的時候,這個蛋白的毒性越來越大,最終就會把神經(jīng)細胞殺死,包括我們現(xiàn)在知道的老年癡呆癥、帕金森疾病 “冷凍人”,這種屬于一大類的疾病?!?/p>
雖然清楚病因,但目前世界上還沒有任何治療亨廷頓舞蹈癥的方法,科學家們也一直苦于找不到與人類腦部構造相似的大動物模型進行研究。
暨南大學粵港澳神經(jīng)中樞再生研究院副院長李曉江介紹:“小鼠很難模擬出舞蹈癥這種特異性的行為學變化,所以我們覺得大動物模型,像豬跟人(腦構造)更接近?!?/p>
美國埃默里大學教授李世華說:“可以這么說,豬的基因組的改變跟病人的基因組的改變是一模一樣的?!?/p>
有了目標之后,李曉江教授和他的團隊在廣州九龍鎮(zhèn)開了一座“豬賓館”。研究員們平時既要做研究,又要照顧這些“寶貝”的生活起居。
中科院廣州生物醫(yī)藥與健康研究院助理研究員趙宇介紹“養(yǎng)豬場”時說:“包括有巴馬豬、融水豬、藏豬還有普通的大白豬,這些我們都有?!?/p>
暨南大學粵港澳神經(jīng)中樞再生研究院副研究員閆森說:“平時多與豬溝通、多與豬玩耍、多喂喂豬,可以通過豬的長相來分辨還有毛色來分辨哪只是哪只?!?/p>
經(jīng)過四年以豬為伴的日子,李曉江教授團隊通過基因編輯技術和體細胞核移植技術,終于精準地把人突變的亨廷頓基因“粘貼”到豬的亨廷頓基因中,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神經(jīng)疾病基因敲入豬,并且證明該基因能夠穩(wěn)定傳代。這不僅為治療亨廷頓舞蹈病提供了穩(wěn)定、可靠的動物模型,也為培育其它神經(jīng)退行性疾病大動物模型提供了技術范本和理論依據(jù)。
暨南大學粵港澳神經(jīng)中樞再生研究院副院長李曉江告訴記者:“用了這個大動物模型可以加速我們開發(fā)一些藥物的治療,比如說用干細胞去治療或者是小分子化學復合物去治療,能不能改善癥狀、能不能防止神經(jīng)細胞的死亡。”
中科院廣州生物醫(y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賴良學:“豬在其它方面有更多的用途,不僅是疾病模型還有異種器官移植、還有生物反應器,從豬身上獲得人需要的一些蛋白用來做藥物也有作用?!?/p>
(編輯:徐瑋海 實習編輯:施如順)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