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片二級以下舊里改造完成后,目前,上海的零星地塊舊改和舊住房成套改造工作正在加速推進中。就在這個月,楊浦區(qū)最后的“小樑薄板”基地:黃興路1039弄拆除重建項目,正式啟動二輪征詢預簽約。仍舊過著手拎馬桶生活的居民們,終于看到了告別舊居的希望,這一次,他們夢想中的獨立煤衛(wèi),能順利實現(xiàn)嗎?
8月19日,黃興路1039弄的447戶居民,終于等來了二輪舊改簽約,盼了幾十年的“新居夢”能不能成,就看這一輪簽約能不能達標了。
這次更新改造范圍,涉及的僅有10棟房屋,大都建于上世紀六十年代,其中有180戶人家至今過著拎馬桶的日子。這個四平方米的空間,是83歲李老伯與兩家鄰居的公共廚房,也是他過去四十年的“定時澡堂”。
弄堂里,隨處可以見到這樣的“堡壘”,有破綠占道的,也有凌空搭建的,有的僅靠幾根桿子苦苦支撐。
居民們想改善生活環(huán)境的愿望非常強烈,實際上在11年前,這里就曾嘗試推進過一次成套改造,但因為方案不夠理想,沒能通過征詢。
今年五月,“更新”計劃重啟。這一次,計劃用“拆落地”的方式,將十棟“老破小”原地改造為三幢新樓,讓大家徹底告別拎馬桶的日子。
果然,一輪征詢非常順利,短短五天居民們就達成了”百分百“同意。
然而,本該緊隨其后的二輪具體方案的簽約,卻遲遲沒能啟動。原來第一輪排摸后,設計實施單位發(fā)現(xiàn),十棟房子里的原始戶型有36種之多,面積從10.5到27.5平方米不等,要在這個基礎上,確保家家戶戶都要有獨立煤衛(wèi),并且公平公正地嵌入三幢新樓,設計團隊前前后后修改了不下二十版方案。最終,為400多戶居民匹配出了13種安置房型。
8月19日,定稿方案正式公布,二輪預簽約隨之啟動。時隔11年,當年投了反對票的居民成了首日簽約的“積極分子”。
短短一周時間,簽約墻上的數(shù)字就已經(jīng)超越95%的法定生效紅線。
眼下,楊浦區(qū)針對區(qū)域內剩余的無衛(wèi)生設施房屋居民戶,均已建立“一戶一檔”,計劃通過成套改造、片區(qū)整體更新等方式一一拔出,并力爭在明年,徹底告別手拎馬桶。
編輯: | 虞宏 |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