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蒼南縣樹人中學的239名高一優(yōu)秀學生領到了校方發(fā)放的巨額獎學金,其中5名學生各領到了10萬元,其余學生領到2-5萬元不等,總金額達到787萬人民幣。
蒼南縣樹人中學是一所全寄宿制民辦普通高中,今年中考前,校方承諾,只要滿足以下兩個條件的新高一學生,就能領到獎學金。
第一個條件是中考成績,在全縣前1300名就可獎勵10萬元,前1800名獎勵5萬元,前2300名到3300名的學生,分別獎勵2萬到4萬元不等。第二個條件則是入學半年后,學校組織一次綜合素質測評,達標者就有資格領取獎學金。
當今社會,給學生發(fā)放獎學金不足為奇,但像蒼南縣樹人中學一次發(fā)近800萬獎學金還是讓人感到震驚。有人認為如果當時自己的學校也能這么豪爽,肯定會卯足勁讀書,個個爭做"學霸"。
有人則質疑這是鼓勵學生拜金思想的炒作,使教育陷入功利化,有違教育初衷,況且成績并不是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獎勵應該建立在更完善的綜合測評制度上。
一場家長會,開成了"分紅會"。樹人中學的最高獎學金10萬元已經遠遠超過了這個小縣城里一家人一年甚至幾年的收入。一個十五六歲的中學生,尤其是貧困家庭的學生,面對著整個家庭幾年的收入,幾乎不可能不心動。
事實看來,學校的這種做法,的確吸引了很多優(yōu)秀學生前來報名。據(jù)紅網(wǎng)披露,這所民辦中學今年的招生獎勵制度推出后,聞訊而來的新生比先前多了十倍以上,且大部分學生和家長都來自邊遠農村。
但評論也指出,高一學生對金錢已有很清晰的概念,當無法獲得后續(xù)的獎勵時,就可能會遭遇到學習動力的不可持續(xù)。對于學校而言,用巨款重獎學生后,學校能否提供和他們期望所匹配的教育?炒作效應的客觀存在會不會將學校拖入了為招生而招生的深淵?
對此,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在接受看看新聞Knews采訪時表示:民辦學校有自主辦學權,獎學金設立的額度可以由學校自行決定。此次事件的問題在于獎學金的評定標準而不是金額,學校僅參考了成績沒有從綜合素質上來考量的做法是欠妥的,這種重獎噱頭不可取。
教育人士指出,目前教學體系評價模式單一,想要破除唯分數(shù)論十分困難,只能逐步建立起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來實現(xiàn)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之間的平衡。
(編輯:超慧)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