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城,古絲綢之路南道重鎮(zhèn),擁世界第二高峰喬戈里峰于境內。
其因葉爾羌河源頭而得名,今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喀什地區(qū)所轄縣之一。
葉城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首府烏魯木齊約1500多公里,烏魯木齊距離上海約4000公里。
上海姑娘沈桃青,從未想到丈夫陶化初會突然離家援疆,遠赴葉城支教,一去三年。
我們基本都是在一起的
華東師范大學中山北路本部校園面積說小不小,說大不大。
麗娃河穿校園而過,夏有荷花,冬有飄雪。
1997年自2001年,念中文系的沈桃青幾乎每天都會在麗娃河畔走過,同屆物理系男生陶化初亦如是。
但,兩人一如平行之兩岸,從未有交集。
不過,大學時代的沈桃青,是聽說過陶化初的名字的。
“就聽過那么一次,也沒在意,我同學認識他?!倍嗄旰?,望著辦公電腦桌面上那對英俊父子的面容,沈桃青略帶輕松地對看看新聞Knews記者回憶道,語氣中帶著絲俏皮。
和許多中文系姑娘一樣,沈桃青博覽群書,詩情畫意,心中亦自有日月星河,一個名字,實無法撩動姑娘太多的好奇心。
一切的改變,自畢業(yè)而始。
大學畢業(yè)的沈桃青,來到上海市寶山中學擔任高中語文老師,她很意外地發(fā)現(xiàn),和她同時報道的,還有一個高大英俊的帥哥,一問,這才把名字和臉對上,原來他就是陶化初。
同屆校友,同期同事,一文一理,同許教師職業(yè),一來二去,兩人漸漸相熟、相知、相愛。
“我們是兩情相悅,只不過他先開口了。”時隔經年,談及往事,率真的沈桃青依然掩不住眼眸中的笑意。
2004年,相戀3年后,沈桃青和陶化初結婚,2005年,兩人的兒子陶允祺出生,2008年,沈桃青調任上海市行知中學,繼續(xù)擔任高中語文老師。
亦如上海這座忙碌都市中許多年輕的普通夫妻,沈桃青和陶化初在歲月平淡中踏實地工作,并將他們的小家庭經營的明亮而溫暖。
因為兩人都是老師,都在上海市寶山區(qū)的高中教書,兩人每天的時間線幾乎一致。
“每天早晨,都是他把我叫起來,做早飯?!?/p>
“我們都是老師,不存在在同一個崗位上,大家的年假是不一樣的,工作是不一樣的,有不同的出差的地方和出差的時間段的情況?!?/p>
“出去旅游的寒暑假,也是大家一起出去,到同一個地方?!?/p>
“我們基本上都是在一起的?!鄙蛱仪嗾f。
你走,我不攔你,家里怎么辦?
自2001年9月到2016年8月,整整15年,沈桃青和陶化初的生命軌跡緊緊相依。
他們彼此,也早已習慣了這份緊密的連接。
“我從來沒有想過,他會離開我,還要3年那么久,當時覺得這個日子沒有辦法過了。”面對看看新聞Knews記者的鏡頭,作為妻子的沈桃青,如此坦誠而直率地表達道。
此時,距離陶化初離家援疆,已然一年多。
2016年8月10號,沈桃青清楚地記得這個日子,那天,她接到正在上海崇明島學農的丈夫陶化初的電話,陶化初告訴沈桃青,學校校長之后會找他談話,要跟他談去新疆支教的事情。
上海市寶山中學有著優(yōu)良支教傳統(tǒng),過年多年中,曾有多位教師赴云南、新疆支教。
當上海第九批援疆教師開始報名時,陶化初便向學校報了名,并一路通過了體檢。與校長的談話,便是組織的正式確認。
那一端,陶化初平靜地將這件事告訴了沈桃青;這一端,沈桃青安靜地聽著。
相伴走過15年、組建家庭12后,于兩人影響最重大的決定,就這么被定下了。
同為教師,沈桃青了解教師這個職業(yè)所肩負的責任,更了解教師職業(yè)現(xiàn)實中與責任并不成正比的清貧。
“但他甘之如飴,”沈桃青說。
“他很熱愛做老師,很喜歡孩子,孩子們也都很喜歡他。比起上海,那里學校的條件會落后些,他到那里去,是能夠做些事情的,也會成為那里的孩子的偶像的?!?
作為教師的沈桃青,太能夠理解陶化初。
但,作為妻子和母親的沈桃青,內心卻是充滿著矛盾與萬般難對人言的輾轉的。
“你走,我不攔你,家里怎么辦?”——擔任高三語文教師多年,沈桃青許多次為學生們講解過課本中來自中國現(xiàn)代作家孫犁的名篇《荷花淀》,她曾許多次為學生們分析過小說中的重要人物水生嫂的語言,她曾無數(shù)次為學生們講解過水生嫂在送別丈夫遠行抗日前的語言中所展露的情緒。
當小說的情境與現(xiàn)實交錯,當自己的丈夫也要遠行,去到遙遠而艱苦的地方工作,沈桃青再次為學生們講解起這篇課文,并分析起水生嫂時,心中亦多了一份不同往日的深情。
“對于一個女子來說,對于丈夫去遙遠的地方,從事這樣危險的活動,當然是不放心的,其實從心里也并不是很愿意他去,但是,因為她識大體,通情達理,想著我們的國家需要人去保衛(wèi),所以她在這里既表現(xiàn)出來依戀,又表現(xiàn)出來支持,甚至有一點贊揚,都有,比較細膩,很復雜……”
他說,我比他想象的要堅強很多
不過,當陶化初剛剛離開一個月,家庭意外就發(fā)生了——陶化初的父親陶正方因胃出血,緊急被送入醫(yī)院搶救。
“我們兩個結婚后,除卻兒子出生這樣順理成章的事,家庭中發(fā)生的最重大的事情,第一件就是他去新疆,第二件就是他爸爸住院?!鄙蛱仪嗾f。
在生活上一直很受父母照顧、在家庭大事上也習慣和丈夫陶化初商量的沈桃青,在兩件大事同時發(fā)生時,逼迫自己承擔起“家庭頂梁柱”的角色——她說,“其實是不習慣的?!?/p>
“陶化初工作繁忙,新疆喀什的作息比上海晚大概3個小時,當遇到家庭大事,需要快速決定的時候,會發(fā)現(xiàn)根本找不到他,或者聯(lián)系不上他。”
沈桃青用“孤立無援”形容自己那時的心情。
于是,孤立無援的沈桃青,作為這個上有老、下有小的上海家庭中的媳婦兒,開始獨自為公公奔波找醫(yī)生、確定手術時間、確定治療方案,并且繼續(xù)完成她作為高三語文教師的教學任務。
“我前后兩個月四次醫(yī)院,每次十幾天大概,反反復復,雖然兒子不在,我媳婦每次在這里操辦,陶正方說,“媳婦不容易,有時候拿著卷子在病房里批卷子?!?/p>
看起來溫婉似水的沈桃青有著典型江南女子外柔內剛的特質與向光而生的豁達,“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一切都會好的?!?/p>
11歲的兒子陶允祺是最能感受到這個家庭的變化的。
爺爺生病、爸爸在遠方、媽媽每天忙忙碌碌的日子里,他感覺“家里變得空蕩蕩的”,他感覺“很寂寞”。
感覺寂寞的陶允祺會獨自看書,或者給爸爸陶化初發(fā)語音消息。
但是,爸爸經常不能及時回復。
于是,很多個晚上,陶允祺就抱著手機,在等待爸爸回復時,一個人,靜靜睡著了。
一直很黏爸爸的陶允祺,曾經和爸爸陶化初約定,每天都要視頻,但因兩地作息時差、爸爸工作繁忙、當?shù)匦盘柌环€(wěn)等原因,只能改為在每周周末視頻一次。
和爸爸視頻,成了陶允祺最開心的時候。
即便隔著手機屏幕,隔著上海、葉城約5000公里的距離,一家人能夠再次親密地交流、說笑。
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視線里。
陶化初臨行前,沈桃青給他準備了5個箱子帶去新疆。
“我希望他在那里,即使工作再繁忙,每一天的日子也能過得不枯燥,有點小意思,所以我把家里的手磨咖啡機,水沖茶壺,以及很多很多的吃的東西,都給他帶過去了。”
沈桃青恨不得把整個家都給陶化初裝上。
陶化初亦最能感到這份來自家庭的溫暖所帶給他的踏實感。
今年9月,作為援疆三年干部遠赴喀什地區(qū)葉城二中支教一年后,陶化初榮獲2017年“上海市園丁獎”,沈桃青將獲救證書和一張載有陶化初事跡的《解放日報》在視頻時展示給陶化初看,陶化初笑著一言以蔽之,“全靠后方支持!”
一年過去,還有兩年。
今年是陶化初不在家過的第二個中秋節(jié)。
漸漸習慣了現(xiàn)實地理距離的沈桃青,希望一家人依然能夠心貼心,心連心,感情永遠親密無間。
她寫下詩人舒婷的朦朧詩《雙桅船》——
霧打濕了我的雙翼,
可風卻不容我再遲疑。
岸啊,心愛的岸,
昨天剛剛和你告別,
今天你又在這里。
明天我們將在,
另一個緯度相遇。
是一場風暴,一盞燈,
把我們聯(lián)系在一起。
是一場風暴,另一盞燈,
使我們再分東西。
不怕天涯海角,
豈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視線里。
在事業(yè)與家庭、愛與理想的抉擇間,每個普通的人、每個平凡的家庭,都會有不普通、不平凡的波瀾壯闊。
(看看新聞Knews記者:王者風 劉寬漾 實習編輯:祝聞豪)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