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美國的基礎設施,很差!但到底有多差?又為什么差?我們今天就來盤一盤。
美國的基礎設施有多差?
這個“差”,不是我說的,是美國人自己的打分。2021年年初,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ASCE)評估了全美的公路、機場、水道等基礎設施,然后打了一個C-。C-,也就勉強及格的水平,但這已經(jīng)是美國最近20年來的最好成績了。評測報告4年一次,2017年,D+,2013年,D+,2009年,D,2005年D,2001年 D+,1998年D。報告評測的基建分為17個類別,得分都在D-B之間,其中D最多,11個,下面我就帶大家來劃一下重點。
橋梁,得分C,美國一共有617000座橋梁,42%的橋梁是50年前造的,其中46154座、也就是7.5%的橋非常破,存在結構缺陷,每年有一億七千八百萬人次通過這些“問題橋”。比如說這一座,橫跨俄亥俄、肯塔基的布倫特斯賓塞大橋(Brent Spence),整個橋身、橋底都銹跡斑斑,被美媒形容為“搖搖欲墜”,好幾任美國總統(tǒng)都發(fā)誓要修好這座橋。但這橋到現(xiàn)在也沒修好。目前,全美一共有231000座橋待維修,預計需要1250億美元,要修到2071年。
鐵路,得分B,這可是17項當中的最高分,但并非沒有問題。大家來看這條連接著紐約和新澤西的北河隧道(north river tunnel),它處于美國最繁忙的客運路線東北走廊上。它建于1908年,已是110多歲高齡了。整體結構開始腐爛,信號燈老是故障,更慘的是,2012年,它被洪水淹了一次,之后列車頻繁延誤。一到冬天,從裂縫中漏下來的水就結成了冰棱子,為了行車安全,隧道必須定期關閉清理,工人們拿著工具把冰棱子一個一個打下來。ASCE的報告指出,2019 年,路況不佳的東北走廊共延誤了 328,000 分鐘,真是苦了上班通勤的人。
水系統(tǒng),得分C-,美國有220 萬英里的地下水管道。系統(tǒng)龐大,但日益老化,美國每兩分鐘就有一次供水總管中斷,每天損失 60 億加侖的水,足以填滿 9,000 多個游泳池。ASCE的前主席迪洛雷托(Greg DiLoreto)表示,自己出門吃個飯,吃著吃著,餐廳門口的水管就爆了。
道路,得分D,43%的美國道路路況一般或比較差(網(wǎng)頁上有餅圖),路上有裂痕,或者坑坑洼洼那是很常見的事兒。美國有句話,叫“汽車跳,紐約到”,就是當你發(fā)現(xiàn)路越來越差,坑越來越多,就說明紐約快到了。大家平時開車的都知道,路一顛簸,就容易磕著車子,磨著輪胎,所以美國司機平均每年要多花1000美元在修車和汽油上。美國每年還有超過36000人死于交通事故,超過一半的致命交通事故就與道路設施差有關。
航空,得分D+,美國航空設施大多建于上世紀70、80年代,曾經(jīng)是世界頂級,但放到現(xiàn)在,航站樓、登機口和坡道都已是“復古風”。美國機場的旅客吞吐量世界第一,但全球排名前30的的機場,美國一家也沒有。由于設施“復古”,飛機延誤嚴重。旅客總延誤時間從2017年的6580萬分鐘增加到2019年的9580萬分鐘,也就是說20%的飛機都是延誤的。要修繕的話,未來10年,航空系統(tǒng)的資金缺口是1110億美元。
最后,學校,得分D+,美國有84000所公立學校,其中53%的校舍需要翻新,大家看這些破破爛爛的校舍,真像是貧困山區(qū),還有41%的學校的空調、供暖系統(tǒng)有問題,但40%的學校不打算修,為什么呢?沒錢。2017年,用于建設學校的國有資金比2008年,少了200億美元。
美國的基礎設施為什么差?
不是一個,兩個,很多美國總統(tǒng)都發(fā)誓要搞基建,但為啥很難做呢?第一大原因,就是黨爭。奧巴馬提出3.9萬億的基建計劃,不成功!特朗普提出2萬億的基建計劃,不成功!拜登的基建計劃終于成功了,但預算一再縮水,從2.3萬億,到1.7萬億,再到1.2萬億,這背后就是激烈的黨爭。
其實,驢象兩黨都支持搞基建,但對基建資金的來源和分配,兩黨一直相持不下。共和黨主張要先修鐵路、修公路,鼓勵更多私營部門投資;民主黨則主張重點投資寬帶、風能、太陽能等新技術,而且是直接動用聯(lián)邦資金,通過發(fā)債和加稅來提供資金。因為這種認知差,讓基建問題在聯(lián)邦層面,很難達成統(tǒng)一。
此外,美國的每個州都有自己的法律,有時候聯(lián)邦法律不能干涉州法律,于是政府間還會吵架、扯皮,又進一步拖累效率。但更大的原因,還是美國不肯花錢!歐洲國家,基建占其GDP的5%,而美國,只肯花GDP的2%。美國人口從1960年到現(xiàn)在,翻了一番,但搞基建的錢,卻逐年下降。美國基建的資金,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聯(lián)邦政府,二是地方和州政府。聯(lián)邦政府投得比較少,只占25%,剩余的基本都靠地方和州政府,而地方財政往往難以支撐基礎設施投資。而且動用財政,要有納稅人支持。比如說,維護高速公路和橋梁的大部分資金來自聯(lián)邦和州的汽油稅,但官員敢貿(mào)然加稅嗎?他還想不想要選票了?路和橋,還算是大家“看得見”的基礎設施,但不少基礎設施是“看不見”的,比如埋在地下的水管。對選民來講,只要水管沒在我面前爆裂,就會覺得:“憑什么要給我加稅???水管不是運作得挺好的嘛”。
當然,美國現(xiàn)在有1.2萬億的基建法案了,國家面貌必然會有所改觀,但是這錢肯定還是不夠花。美國的大多數(shù)基礎設施都是五六十年前造的,使用壽命約為 50 年,所以現(xiàn)在正是它們大批量出問題的時候。根據(jù)ASCE的測算,到2025年之前,美國基建資金缺口將超過2萬億美元。
那美國有什么辦法嗎?
一周前,拜登剛剛簽署了2022財年的國防授權法案,國防支出約為7700億美元。可就算是這樣,還有議員說不夠。的確,在這方面,美國相當大方。從海灣戰(zhàn)爭開始,美國打了13場戰(zhàn)爭,花了14.2萬億美元。但凡美國少打一點,都能把國家修得漂漂亮亮。所以說到底,美國這么破,能怪誰呢?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