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9日是短視頻平臺TikTok在美國被強制出售的最后期限。大限將至,TikTok上訴美國最高法院最后一搏,1月10日召開了聽證會。那么接下來,TikTok的命運會如何?今天,我們就來盤盤把這個事兒的前因后果,聽完,你就有答案了。
TikTok,昵稱TT,作為抖音的國際版,誕生于2017年9月。當時,Facebook、Youtube這些老鋪已經開張十多年了。一個社交媒體是不是厲害,主要看兩個指標:一個是月活用戶數,一個是下載量。TT月活用戶數目前排名全球第五,下載量全球第一。我再給你看幾個數字,你就知道它到底有多厲害了。對社交媒體來說,月活用戶達到10億是一個重要里程碑,做到這一步,當年Youtube、WhatsAPP和Instagram都用了8年,微信用了7年,Facebook(現在叫Meta)用了6年,而TT只用了4年。
2019年,僅推出兩年的TT,年度下載量已經是全球第一。當時火到什么程度呢?就連美軍官兵也天天在TT上秀肌肉,航母坦克啥都有,美國陸軍甚至在TT上發(fā)布征兵廣告。
這里要插一個背景。奧巴馬執(zhí)政時期,社交媒體是作為顏色革命的輸出工具被西方世界歌頌的。但是2016年,大家發(fā)現社交媒體竟然能選個特朗普出來,于是不僅民主黨,就連共和黨內部、甚至特朗普內閣里的一些人,都開始嚴查社媒的立場,所有社媒開始繃緊一根主權斗爭的弦。Twitter長期站民主黨,直到后來被馬斯克買了洗牌;Facebook原本中立,后來也站了民主黨??傊?016-2017年是個分水嶺,那之后,但凡有影響力又血統不正的媒體,都要過堂。俄羅斯媒體在美國從普通不受待見到被妖魔化再到徹底消失,就是最好的例子。
所以TT一火,美國一些政客馬上嗅出了“國家安全危機”。盡管TT CEO周受資一再強調,TT不受外部操縱,不會對美國造成安全風險,但美國還是不遺余力地開啟了制裁。2019年底,美國海軍和陸軍規(guī)定不得在政府配發(fā)的設備上使用TT。雖然這只是軍隊內部的管理條例,但卻為美國全面封禁TT做了鋪墊,也拉開了TT和美國政府對峙的序幕。
第一回合:第一任期結束前,特朗普首次發(fā)難
2020年8月,特朗普簽署總統行政令,稱TT威脅國家安全,給它45天時間,“不賣就禁”。此前,坊間就傳聞特朗普親自操盤美國企業(yè)接手TT,里面包括了微軟、甲骨文、沃爾瑪等等。
特朗普為什么要在這個時間點發(fā)難?因為當時是他第一個任期的末期,他要連任呀。他票倉里最大的訴求就是奪回被中國搶走的工作,所以“中國制造”是他一個重要議題。那些年經過貿易戰(zhàn)、科技戰(zhàn)、新冠疫情應對失敗,美國左右兩邊唯一的共同語言就剩下“反中”,TT是重要的一張牌。
特朗普本以為自己勝券在握,誰知道8月底,中國商務部和科技部突然宣布調整《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新增一條“基于數據分析的個性化信息推送服務技術”。這下,就算TT愿意賣,中國政府也不允許了。TT趕緊向法院申請暫緩令,9月底,法院批準了。
這里你可能要問了,總統頒布的行政令,為什么輕易就給法院停了呢?因為美國的總統行政令,按規(guī)定是不能直接管制言論自由的。特朗普的禁令對TT這個言論平臺明顯構成了管制,所以法官很容易判。行政令還有個特點,頒發(fā)容易,推翻也容易。那次特朗普連任失敗,2021年拜登上臺,直接撤銷了這個行政令。這一回合,TT贏,美國政府輸。
第二回合:美國試圖通過立法由點及面逐步禁止
兩年之后,中期選舉,TT又被翻牌子了。這一次,美國政府換了一種打法,不用總統行政令,改走立法的路子。
2022年7月,美國國會和一些州議會開始啟動禁止“政府設備”使用TT的立法。5個月后,國會法案生效,多個州跟進。
2023年2月,德州通過法案,禁止在州政府的設備上使用TT。TT上訴被駁回。法官認為這只是對公職人員的管制,沒有限制一般人的言論自由,而且政府的某些說法似乎很有道理。
5月,蒙大拿州通過法案,成為全美第一個禁止TT在“所有設備”上使用的州。這是什么情況?蒙大拿在美國西北部,和加拿大接壤,是美國面積最大、人最少的一個州,每平方公里只有三個人。主要從事農牧業(yè),價值觀很傳統。那些老爺爺老奶奶們看到孫子孫女兒整天刷TT,擔心被教壞,就跑去和州議員投訴,議員們?yōu)榱诉x票,當然要回應選民的訴求,所以就有了這個法案。我聽長期關注TT、服務它上下游的中國出海企業(yè)的黃敏達律師介紹,這個法案寫得相當粗糙,里面一條條列舉了TT發(fā)布的內容,說有多么“危害青少年”,而這恰恰戳中了美國法律“不能限制言論自由”的敏感點,所以TT一提出上訴,法院就裁決推翻了這個禁令。
你有沒有看出這幾次立法過程背后的邏輯?美國政府用了“點面結合”的打壓策略。從特定設備、特定人群、特定區(qū)域,讓老百姓慢慢習慣不用TT,有了群眾基礎,再擴散到更廣的范圍,這也是美國政府針對中國企業(yè)的立法中常用的套路。最后結果是,美國所有的聯邦政府設備、以及超過一半的州政府設備都禁用TT。這一回合,TT敗了,美國政府取得局部勝利。與此同時,聯邦政府已經開始醞釀一場更大范圍的全國性封禁。
第三回合:從“不賣就禁”到“不賣就罰”,TT還能破局嗎?
2023年3月,美國國會提出一項法案,授權商務部對在美運營的外資信息和通信技術企業(yè)進行安全審查,還是“不賣就禁”的老套路。雖然沒有具體點名,但目標主要就是TT。法案很快在眾議院通過,但被參議院否了,說給商務部的權力太大了,打回去再議,這一議就來到了大選年。
2024年3月,眾議院提交了一份新法案,這回明確列出了兩類針對目標:第一類就是TT和字節(jié)跳動,第二類類是由外國控制的、總統指定的危害國家安全的APP。這里有個概念要糾正一下。在這個新法案里仍然要求TT出售,但沒有提到“禁令”,所以叫它“強制出售令”比較準確。懲罰措施是針對TT的上下游企業(yè),比如蘋果應用商店、甲骨文、亞馬遜這些數據和云服務商。目前估算TT在美國的總用戶數大概是1.7億左右,如果按每個用戶罰款5000美元來算,那么總罰款就是8500億美元。哪家服務商愿意支付這樣的天價罰款?沒了這些上下游,TT也就寸步難行。
新法案一提出,就引起了TT用戶的反對,他們不僅在網上抵制,還去華盛頓國會外面集會抗議。這下反而激怒了眾議院,議員們快速大比分通過法案。但是4月提交到參議院的時候,又被擱置了,有人說,是TT秀肌肉奏效了。
可是這份擱置的法案,在僅僅不到一周之后,就由眾議院議長再次提出。這次他很聰明,把援烏、援以、制裁俄羅斯、TT四個法案一起打包提交。美國國會兩黨已經為了援助烏克蘭和以色列的事兒僵持不下很久了,大家都想有個了斷,索性用TT做催化劑,相互妥協。接下來的事件發(fā)展,可以用火速來形容。四天內,法案就在參眾兩院通過,拜登隨后落筆簽字,定下了deadline,也是他自己任期的deadline- 2025年1月19日。
2024年9月,TT上訴開庭。我扒出了庭審中的兩個細節(jié),印度裔首席法官上來就問:如果美國和敵國開戰(zhàn),你還認為不應該禁止敵國在美國的媒體嗎?另一位法官還引用了80年代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在美國的發(fā)聲平臺被關的案例。在中國和美國同時執(zhí)業(yè)的黃敏達律師全程收聽了庭審直播,他說這種充滿政治意圖的問詢和引用是很少見的,當時他就感覺不妙。果然,TT的上訴被駁回。
不過就在大家以為TT命運已定的時候,美國最高法院受理了TT的上訴,要知道通常高院同意受理上訴的比例不到1%。更有意思的是,特朗普突然出現了。在海湖莊園和周受資促膝長談之后,特朗普就向高院喊話,要求暫緩執(zhí)行出售令。你是不是以為特朗普要來救TT了?但不要忘了,第一個想出“不賣就禁”這招的就是他。他這次大選確實靠TT拉了很多年輕人的票,但選都選完了,你覺得他是那種知恩圖報的人嗎?何況馬斯克的X、小扎的Meta都回到他的懷抱了,他現在還需要TT嗎?特朗普這么做,無非是想要拖到他上任之后,把TT當作一個籌碼,和中國政府“討價還價”罷了。
說到這兒,我想大家最想知道的,肯定是這個回合TT能不能贏。如果說暫緩執(zhí)行就算贏,那么黃律師認為,特朗普的表態(tài)可能會對法官產生比較大的影響。
黃敏達律師:“特朗普意思就是說,過去拜登政府時期,拜登政府他定義的國家安全是什么,那都已經過去了?,F在在新政府治下到底TikTok的存在和維持是否損害美國國家安全,應該由特朗普領導的新政府來決定?!?/p>
特朗普說他希望案子緩一緩,讓新政府有時間找一個政治上的處理方式。如果高院同意暫緩,那么之后的審理還要一年半載;如果按期執(zhí)行,特朗普也有權把期限延長90天,甚至通過司法部門在具體操作中加以轉圜。更何況,“股權剝離”到什么程度算是對美國安全,低于20%行不行?這個,總統是有發(fā)言權的。所以無論高院的決定如何,后面的種種可能性還不少。至于TT在美國的終局會是什么,歡迎你在下面的評論區(qū)告訴我你的答案。
編輯: | 于曉 |
美術編輯: | 劉洋 |
攝像: | 沈亦涵 |
責編: | 潘桑榆 |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