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漫步街頭,俯首抬眼間總能看到,樹木的五彩斑斕。在上海,有一位老伯,歷時三年尋訪了全市近三百棵古樹,將所見所聞寫成一本厚厚的筆記。這本筆記里都寫了什么?在上海這座城市里的樹,又有什么故事?
冬日,新場鎮(zhèn)新衛(wèi)村,這棵幾十米高的銀杏樹,在此靜靜矗立了370多年。古樹愛好者馬鶴虎告訴記者:“2022年10月16號9點49分,我來過這里,我在樹下仰望它,同樣的位置,周圍都在砌房子,塔吊已經來了,兩年以后,高樓起來了,高速軌道車通過這里,就是現(xiàn)代跟傳統(tǒng),兩個景象在一起?!?/p>
這是上海第122號古樹,周邊正在進行“城中村”改造,兩年間,環(huán)境持續(xù)在變,馬鶴虎時常要來看看,也跟村民們聊聊。“本來這里是一條河,是通的,今天來就剩下這么一點點小水塘了,小區(qū)開盤以后,居民進來以后,我還來看,可以想象這將近四百年里發(fā)生了好多的事情,各種各樣的它都經歷過了,它還靜靜在這里,意味深長,它是見證了這個地方變遷?!?/p>
古往今來的一棵樹,在這個時代的一些歷史點滴,慢慢地清晰,馬老伯將它們仔細地梳理、記錄下來。“之前淘到了這本書《上海古樹名木》,一看如獲至寶,很開心,但這本書是2002年出版的,至今變化太大了,好多古樹明明寫的是哪個大隊哪個村的,我去找根本找不到,直到把老地圖給找出來了,再標出了現(xiàn)在的位置?!?/p>
在上海,現(xiàn)存樹齡在100年以上的古樹超過1800株;樹齡在80到100年,被定義為“古樹后續(xù)資源”的樹木也有900多株。為了保護古樹,早在1983年,上海就頒布實施了國內首部相關的地方性法規(guī)。城市更新進程加快,但社會各方,都會為古樹讓步。
在普陀真如,這個新商業(yè)體的門前廣場上,這棵古銀杏已有500多歲。普陀區(qū)綠化建設管理中心社區(qū)綠化指導科科長殷英介紹:“樹旁的電子圍欄能夠監(jiān)測到的結果是土壤的濕度、土壤的溫度、人如果是進入這個圍欄的話,是會有提示聲‘古樹保護范圍,請您迅速離開’警示的。”
這里曾是上海中心城區(qū)最大的“城中村”紅旗村,當時在對這一地塊重新規(guī)劃時,開發(fā)商就和綠化部門、古樹專家一起多次論證古樹保護方案,最終采用向內凹陷的形態(tài),為古樹留出充足的生長空間。“為了給這棵古銀杏樹提供更充足的日照以及根系的生長空間,其實我們在建設環(huán)宇城max之初,也主動退讓了約30米的距離?!敝泻I虡I(yè)華東區(qū)域副總經理楊曉夢介紹。
而有時候,被珍視被保護的,不僅僅是古樹本身,更是百姓的人生經歷和時代記憶。
虹口區(qū)綠化管理事務中心副主任邵倩讀了這樣一封來信:“我家天井里有一棵紫藤樹,是我10歲時種下的,現(xiàn)已有60年的樹齡,每年都開滿,枝頭的花朵深得居民的喜愛,希望能夠給它一個好的去處。”
和平公園里的這棵60多歲的紫藤樹,之前生長在吳淞路一戶民居的天井里。一封給綠化部門的“求助信”,將它搬來了公園,從此枝更繁、葉更茂,從一家的樹成為大家的樹。
沈阿姨在祥德路住了40多年,最近趕上舊改,眼看著要住上新樓房,也希望為家門口這些自己親手栽下、悉心照料的樹木找一個好歸宿?!按蟾庞卸畮啄?,那棵大概十年,要給樹找個好地方,況且品種也很好的,真的很好,舍不得?!?/p>
動遷工作組將沈阿姨的愿望反饋給綠化部門,很快得到了回應。沈阿姨的兩株葡萄樹和2株楓樹,本周內將被安置到和平公園?!盎蛟S過了幾年,這些居民回過來的時候,可以來看看這些樹?!焙缈趨^(qū)歐陽路街道舊改分指揮部群眾工作組組長葉麗說道。
對此,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景觀學系副教授劉悅來指出:“在新的城市更新、城市發(fā)展過程當中,但凡有一些可能性的話,就要想辦法去保護,這些受保護或者被尊重的年限可能從原來的100歲,到現(xiàn)在可能會變成50年、甚至30年、甚至20年,這看起來是對樹木的一種尊重,更多實際上它的本質是我們生態(tài)文明理念不斷地深入民心?!?/p>
城市的溫暖,不僅是對人,也對城市里的萬物,或是一棵樹、或是一江一河。這一次守護一株古樹,留下一抹記憶,就是一次生動的實踐,人民城市需要的是懷揣初心和耐心,不斷在在城市更新中尋求發(fā)展,也在新與舊、拆與留的溫暖決策。
編輯: | 尤穎慧 |
視頻編輯: | 王衛(wèi) |
攝像: | 楊光 涂鵬程 徐進 夏寅飛 |
責編: | 李吟濤 |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