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在“拓展優(yōu)化綠色生態(tài)空間”一段中提到,新增公園120座,持續(xù)推動公園24小時開放。加上已經完成的973座,上海打造“千園之城”的夢想即將實現,離“公園自由”的“公園城市”也更了進一步!
為何要把建公園寫到《政府工作報告》當中?不僅因為公園提供休憩空間,涵養(yǎng)城市生態(tài),是一座城市的重要元素,更因為,上海用地資源本就有限,建公園并不容易,說不少公園是“摳出來”的都不為過。
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公園綠地處副處長許曉波告訴看看新聞Knews記者,面對這一客觀現實,口袋公園是一條不錯的“賽道”,“它能激發(fā)出城市邊角料的活力!”
上海體育科學研究所旁的“麗波·水漾”口袋公園,原本是研究所院內利用率不高的空間。經多部門多次溝通,研究所主動打開圍墻,讓出約1800平方米單位附屬綠地,重新規(guī)劃設計,開放給市民。諸如此類,“十四五”期間,超100個機關、企事業(yè)等單位將開放附屬空間100萬平方米,改造成綠地和超35個口袋公園。
打造口袋公園的途徑并不單一,許曉波還向記者介紹道:“能結合城市更新,或在存量綠地當中改造。”
地處居民區(qū),面對世外小學的康健綠苑就是從原有綠地改造而成,現在已經是市民們散步、遛娃、鍛煉身體的好去處。放學時分,記者看到,孩子們在家長們的陪伴下成群結隊撲向公園的大草坪。一些家長告訴記者,在這里還能常??吹綀?zhí)勤人員,這讓他們安全感滿滿。
公園還為營造良好生態(tài)環(huán)境作出考量——辟出一塊種了40多種草藥的園中園、因海綿城市打造的透水砂基步道、保護原有樹木的擋土墻和頂棚鏤空......不少人說,改造煥新后,雜亂的綠地成為了人人都能共享的新空間。
生態(tài)豐富,市民喜歡,可如何做到長期有效運營,成了值得思考的問題。
市人大代表、市公共綠地建設事務中心主任張瑩萍就提議,公園的運營可以和其他業(yè)態(tài)打包,比如結合社區(qū)助老等便利服務。
上海過去被人們稱為“水泥森林”“綠色貧困都市”——從新中國剛成立到上世紀90年代初,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僅從一雙鞋底提升到一張報紙大小。“十四五”期間,上海建公園的步子加快了。單2024年就新增了141座城鄉(xiāng)公園。今年還要實現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9.5平方米以上。但打造“公園城市”并不止于此,除了建,還要努力把城市變成一座大公園,實現公園與城市空間的無界融合。
新改造完的長壽公園剛開園就吸引了市民前來打卡?!翱吹竭@個景色和人氣,每個人都會來這里走一走?!笔忻裰芟壬嬖V記者。
長壽公園和不少“存量公園”一樣,加入了“拆墻透綠”的行列。此外,公園方還聽取市民建議,保留經典布局,引入新的綠化和游樂設施。這樣的配置,讓來自郊區(qū)的代表很是感嘆。
市人大代表、金山區(qū)松隱小學教師丁向陽表示,上海市區(qū)的大型公園里設備已經較為完善,布局也有一定科學性,但郊區(qū)公園還有待進一步充實。他還建議,要在大型公園內設置12周歲以下兒童的騎行區(qū)域。
記者還注意到,煥新后的長壽公園和不少公園一樣,現在實現了24小時開放。事實上,截止2024年底,上海24小時開放公園累計已達849座,占全市公園數量的87.3%。
到2035年,上海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將超過13平方米。不難看出,建公園盡管“地少”,但上海智慧地“摳”出增量,不斷優(yōu)化存量,這也讓上海離“公園自由”越來越近!
編輯: | 陸周杰 |
視頻編輯: | 陸周杰 |
美術編輯: | 袁一陳文哲 |
攝像: | 屠佳運 |
責編: | 沈姝艷 |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