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西方多國在巴以問題上開始“轉向”,涌現新一波巴勒斯坦國“承認潮”。
本輪“承認潮”始于法國。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7月24日宣布,法國將在9月召開的第80屆聯(lián)合國大會上正式承認巴勒斯坦國。隨后,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相繼宣布將承認巴勒斯坦國。多國選擇在聯(lián)合國大會前宣布承認巴勒斯坦國,這股浪潮為何驟然加速?西方表態(tài)是真心推動“兩國方案”,還是象征性的外交姿態(tài)?這對巴以問題的解決有效果嗎?針對這些問題,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教授范鴻達、浙江外國語學院環(huán)地中海研究院院長馬曉霖和復旦大學中東研究中心主任孫德剛在做客東方衛(wèi)視《環(huán)球交叉點》節(jié)目時與主持人袁鳴進行了探討。
孫德剛:今年是聯(lián)合國成立80周年,也是聯(lián)大第八十屆年會要召開的時間,利用這個時間,英國、法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國,相繼承認巴勒斯坦國,是想在國際上樹立自己的道義制高點,體現出這些國家和美國是不同的,美國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偏袒以色列。而這些國家是聲張正義的,是同情和支持巴勒斯坦獨立建國權利的。因此用這個機會來體現自己的價值和地位。
范鴻達:西方國家準備承認巴勒斯坦國的時候,他們知道這種承認對巴勒斯坦國沒有任何實質的意義,對于以色列可以說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傷害。即使是在阿拉伯陣營里面,基本上也已經把哈馬斯,排除在未來的加沙以外了。也就是說哈馬斯已經是“過去式”了。
馬曉霖:雙方都是一個機會,哈馬斯因為他這次的戰(zhàn)略,國際社會這么空前的支持巴勒斯坦。哈馬斯領導前一段時間說了,這達到了他的目的。從2023年10月,沖突一開始我就說了,哈馬斯以一種集體“自殺式”的行為,打疼以色列,招致以色列的瘋狂報復,再來讓巴勒斯坦,以巨大的苦難喚醒國際社會的同情,這是哈馬斯干的。
編輯: | 陳之瑜 |
責編: | 婁佳 |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