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構不存在的短期理財項目返利吸引別人投資,先給別人嘗點甜頭,混熟后再以各種名目借錢,實則挪用款項償還個人巨額債務。近日,徐匯警方就抓獲這樣一名涉嫌詐騙的犯罪嫌疑人。
今年6月,許小姐向分局華涇派出所報案稱,自己因錯信他人,在一年多時間內被騙取130余萬元。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來,2017年3月,許小姐經同事介紹認識了有短期理財投資渠道的唐某。唐某和許小姐在同一個園區(qū)的不同公司內工作,由于之前同事們也在唐某那里投資,一直收益穩(wěn)定,所以許小姐也打算通過唐某進行短期理財。剛開始,許小姐投了5萬元,之后兩個月都收到了唐某打來的2、3千元利息。然后,按照唐某的推薦,許小姐又陸續(xù)投了12萬、15萬、5萬、10萬元,用以購買幾周到幾個月不等的短期理財產品,大概每月交易一筆,雖說每個月結算時間有點逾期,但本金和利息都有返還給許小姐。
可到了2017年7月,唐某在微信里說父親要做腦部手術,急需90萬元,自己正在為手術費發(fā)愁,鑒于之前的交情,許小姐和幾個同事就想幫這個朋友渡過難關,分別借錢給他。許小姐先后轉給他13.6萬元。2017年12月,唐某忽然又對許小姐說借錢有急用,直接挪用了她尚未到手的本金和利息。2018年1月,當許小姐向唐某追要時,唐支支吾吾地表示他摯友因打官司財產被凍結了,他借給他摯友的妻小50萬元,許小姐的錢也在里面,還拿出自己的房產證以示自己有還款能力。于是,心軟的許小姐不僅沒有要回欠款,反而又先后借給他20余萬元……2018年3月間,唐某又告訴許小姐,自己與女友買房認購支付了300萬元,但后來他退房了,但央企走程序太慢,自己又有外債要還,希望許小姐能再借點錢給他,自己一定加利息歸還。于是,許小姐又先后借了唐某70余萬元。
就這樣,唐某在一年多的時間內多次向許小姐借錢,并以各種借口拖延還款,之后的短期理財產品也均逾期未返還。許小姐和同事實在坐不住了,經多方核實,得知唐某父親從未開刀動過手術,唐某所稱認購的樓盤根本尚未開盤,之前深得大家信任的唐某一直在說謊。2018年5月,唐某承諾許小姐不再拖延,并稱將賣房籌款,還和她擬定了還款計劃。但之后等待著許小姐的就又是各種借口和拖延……2019年6月,唐某索性失聯(lián)了,許小姐無奈之下報了警。
民警經過工作,于2019年6月25日將唐某抓獲。到案后,唐某交代,根本不存在所謂的“短期投資產品”,因自己在外債臺高筑,所有的“投資期限”、“回報利息”等都是他根據自己還債實際需要設定的,再忽悠熟人進行投資。然后再利用各個項目之間的時間差,拆東墻補西墻,將一部分到期的“項目”和“利息”返還投資人,其余則用于還債。后來資金缺口越來越大,他只得繼續(xù)虛構各種理由向許小姐等人借款,一步一步,直至一切積重難返、無法挽回……目前,唐某因涉嫌詐騙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仍在進一步調查中。
在本案中,唐某向許小姐推銷所謂的短期理財產品,但雙方之間從未訂立過任何書面協(xié)議,許小姐也從未核實和了解過相關產品的具體內容,僅僅憑借別人介紹和口頭約定就盲目相信對方。唐某先返還給許小姐一點“甜頭”,讓其覺得在唐某處投資周期短、見效快、很劃得來,許小姐也便不再去質疑和深究唐某推薦的項目了。警方提醒:投資理財一定要選擇合法正規(guī)、有金融牌照的平臺投資,不要輕信花言巧語;不要貪圖所謂見效快、低風險的投資收益,不能心存僥幸去投資,避免遭受損失;不要輕信他人謊言而隨意借錢給別人,借款需保留借條和轉賬記錄作為證據。
(看看新聞Knews記者:毛鴻仁 通訊員:馬凱 實習編輯:陸熠)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