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上海積極推進"黨的誕生地"發(fā)掘宣傳工程,不斷加大紅色資源發(fā)掘保護力度。2016年以來18處已經(jīng)消失的革命遺址紀念館建成開放,近三年,上海對474處文物建筑和96處優(yōu)秀歷史建筑進行了修繕保護,一批革命舊址重新開放,一批展覽展陳功能提升,讓"紅色基因"深沉鐫刻在了繁華都市的血脈深處。
距離中共一大會址不到200米的太倉路127號,是博文女校舊址,這里也曾是當年9位中共一大代表的臨時宿舍。上世紀70年代,博文女校曾復原了當年的陳設,但時隔多年,磚木結(jié)構建筑已破損嚴重。因為地面沉降,雨水時常倒灌,甚至引來白蟻筑巢。
去年11月,修繕工作正式啟動,施工方不僅清除了白蟻巢穴,還在建筑周圍增開內(nèi)溝,徹底阻斷雨水進入,并更換了40%的木質(zhì)主體承重結(jié)構。
江寧路昌平路口的這棟石庫門老房子,則是中共中央秘書處機關舊址,周恩來、項英等領導人都曾在這里工作。
十年前,這棟小樓所在的地塊被列入舊改范圍,經(jīng)過調(diào)研論證,舊址被保留了下來,但年久失修,小樓已成危房。2017年底,靜安區(qū)啟動了保護性加固和修繕,努力還原小樓的每個細節(jié)。
完成修繕之后,如何進行日常運營,才能確保既做好保護,又能讓盡可能多的觀眾近距離了解這段歷史,也破費一番思量。靜安區(qū)大膽探索,最終委托了經(jīng)驗豐富的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接手,探索"總分館"的管理模式,發(fā)揮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應。
過去3年,上海先后修繕了茂名路毛澤東舊居、中共代表團駐滬辦事處舊址、團中央機關舊址、宋慶齡故居等15處重要革命史跡。
中共四大紀念館等一批紅色展館也在進行布展提升后,于七一前夕陸續(xù)開放。
紅色資源保護還需法治護航,今年5月,備受期待的《上海市紅色資源傳承弘揚和保護利用條例》獲得表決通過,條例將于七月一日實施,到年底前,上海的革命文物保護工作體系將得到顯著增強。
(看看新聞Knews記者:章海燕 張鷹 湯捷)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