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魔都新發(fā)現(xiàn)”版塊,我叫山田博影,在上海生活了12年。早晨出門時,您是否會猶豫要不要帶傘?天氣和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甚至會對身心帶來影響。所以,不少人都有收聽天氣預報的習慣。中國的天氣預報該怎么聽?和日本的天氣預報有何差別?別急,先來學幾個基礎詞匯,掌握正確的漢語發(fā)音。
①晴
②雨
③大風
④濃霧
和日本一樣,中國的天氣預報通常也在新聞后播出,主要包括四項內容:地名、日期、氣象狀態(tài),氣溫范圍。由于四項內容里的信息基本都用漢字或數(shù)字表示,即使聽不懂發(fā)音也能從字幕里猜個大概。比如“上海明天大雨,最高氣溫25度”,日語翻成“上海は明日大雨で 最高気溫が25度”。同在漢字圈生活,確實方便不少。
接著,來看一條完整的天氣預報:
下周二至周四,申城的天氣會轉好,大部分時間以多云為主;但周二周三午后,局部地區(qū)會出現(xiàn)雷陣雨,氣溫方面步步上升,最高氣溫將攀升到30度附近。周五起天氣將出現(xiàn)新的變化,屆時云系增多、陣雨或雷雨頻現(xiàn),請大家關注最新的預警預報信息。
怎么樣,是不是挺好懂的。天氣預報里說到“請大家關注預警預報信息”,一旦預測出大風、濃霧、雷雨等較為嚴重的氣象災害時,氣象臺就會發(fā)布災害預警,用來提示中外觀眾,在電視屏幕的左側,用中英雙語顯示,表示該氣象狀態(tài)未來6小時內發(fā)生的概率極高。
災害預警始于2007年,包括臺風、暴雨、暴雪、寒潮、大風、低溫、霜凍、高溫、雷電、
冰雹、大霧、霾、道路結冰,共計13類。
近年,啟動門檻也有所調整。比如,暴雨預警信號從1小時降雨量35毫米以上調整為50毫米以上,原因是城市的防澇能力大幅提升。據(jù)上海中心氣象臺統(tǒng)計,每年發(fā)布次數(shù)最多的三大預警均為雷電、暴雨、高溫。為了“不懼風雨、不畏高溫”,建議市民出行前,包中常備雨傘。我從小就有帶傘的習慣,大家總說是杞人憂天,真沒想到,這個習慣在上海還真有用武之地。
周末,和父母一起逛超市或百貨店時,比起運動鞋和文具,我更常去傘柜挑選雨具。
顧客:有牢點的傘嗎?
店員:這把長柄傘怎么樣?
顧客:像根拐杖,不方便攜帶。
店員:那這把折傘呢?伸縮自如。
顧客:骨架太細了,不太抗風。
店員:要不買件雨衣吧,疊好就能塞進包里。
顧客:穿雨衣走路有點不習慣啊。
店員:那我教你做晴天娃娃吧,祈禱永不下雨。
晴天娃娃真讓人懷念。小時候,郊游前總要做一個。很多日本人覺得上海臺風不算多,這是為什么呢?因為上海所在的北緯30度,是低緯環(huán)流和中緯環(huán)流的分界點,兩側的臺風都很難靠近。所以,上海還稱為“擁有結界的魔都”。
雖然臺風不多,但四季雨勢頻繁。出門前,記得要收聽天氣預報哦。
您記住了嗎?
魔都新發(fā)現(xiàn)、我們下期見!
(看看新聞Knews記者:沈林 張馨元 編輯:老徐)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