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解決跨省物流不通暢的問題,在國家的部署下,浙江平湖、江蘇昆山兩個“援滬生活物資中轉站”和上海市內的西郊國際中轉站,都已投入使用。為什么要緊急設立這三個物資中轉站,這條物資“大動脈”能否運行通暢呢?
浙江省援滬生活物資平湖中轉站4月8日正式投入使用。此前,根據多地的防疫要求,運輸物資的司機一旦入滬,返回到當地就要進行隔離,這讓不少地區(qū)運送物資的貨車司機顧慮重重,也導致了物資入滬變得艱難。
根據國家部署,上海市域外的浙江平湖和江蘇昆山設立了兩個物資中轉站,承擔起生活物資保供中轉接駁的功能。來自全國各地的保供物資抵達中轉站進行消殺后,再換上上海方的運輸車頭,由順豐承擔物流運輸,運往位于上海市青浦區(qū)的西郊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
通過兩個域外中轉站與上海市內中轉站的無接觸接駁,外地司機不用入滬,物資也能在符合防疫要求的條件下,安全有效地運抵上海。這個流程的設計,有效解決了保供物資入滬的難題。平湖中轉站行政點長王杰介紹說,截至4月10日,總共有23輛外省物資運輸車抵達,中轉站馬上進行接駁,已經全部發(fā)往上海。
不過運行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新的問題。王杰告訴看看新聞Knews記者,因為上海方面的卸貨速度跟不上,目前首批發(fā)往上海的貨柜只返回了一個,其余的都還在上海。
4月11日下午5點,看看新聞Knews記者驅車前往西郊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發(fā)現(xiàn)正門口前的這條路上,停放著數十輛大型貨車,司機排隊等待卸貨。司機們告訴記者,他們有的已經在這兒等待了近50個小時,而且還得一直等到完成卸貨。
為什么會出現(xiàn)等待卸貨的情況呢?看看新聞Knews記者從西郊國際方了解到,根據防疫要求,西郊國際的運轉模式,跟之前不同。疫情前,市場內有大量的供貨商和采購商,可以直接對接裝卸。而現(xiàn)在,外省市運輸過來的物資,必須先在市場內卸貨,然后再進行二次裝車,運往各個目的地,時間成本會大大增加。一位部門負責人告訴看看新聞Knews記者,二次轉運是疫情防控的需要,但是效率肯定會下降很多。
看看新聞Knews記者注意到,市場內閉環(huán)進駐了40名工作人員,正夜以繼日地將外地蔬菜入庫、卸貨、分揀、裝袋。西郊國際農產品批發(fā)市場總經理顧惠良坦言,工人們每天早上八點半開工,一直要干到凌晨三點半左右,基本上一天只能睡兩三個小時。
因此,他們正在與市商務委積極溝通,隨著部分裝卸貨人員復工,預計這幾天每天的裝卸工數量將增加到80人左右,卸貨效率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而隨著終端一些生鮮超市以及商鋪的復工復產,原先二級轉運速度慢的情況也將逐步改善。符合防疫條件,具備通行證的企業(yè)或者單位,可以前來采購自提。這樣,入滬的物資就不需要在西郊國際的市場卸貨后再裝車,而是可以直接運往終端。
作為平湖、昆山中轉站對接的市內唯一物資中轉站,西郊國際承擔了這兩地外省物資中轉的任務,目前每天跨省進來的生鮮物資有800噸??纯葱侣凨news記者從市商務委了解到,后續(xù)計劃在上海市內增加一個閉環(huán)管理的保供物資中轉站,分流西郊國際的壓力。
保供,既要符合疫情防控的要求,又要提升物資流轉的速度,確實存在著一定的矛盾性,需要智慧的統(tǒng)籌與兼顧。我們希望這條物資動脈能流暢起來,使得保供更為高效,共同打贏疫情防控的這場大硬仗。
(看看新聞Knews記者:潘窈窈 特約記者:李承香 視頻編輯:朱玲敏 劉奕達)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