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信朋友圈瘋傳的一份兒科醫(yī)生總結的“兒科用藥寶典”,受到了很多網友的熱捧,甚至被不少家長視為寶寶的用藥指南。那么這所謂的寶典是否真的科學合理呢?記者就此咨詢了河北省兒童醫(yī)院呼吸一科主任田利遠。
田利遠主任:這不是兒科專家的寫的,
可能是家長自行寫的。比方說第一條發(fā)燒小于38度物理降溫,這個物理降溫的方法是不對的。一個是冰敷,后面是熱水澡,那明顯的是相反的。我們說的輔助的物理降溫就是溫水,用毛巾擦一擦脖子兩邊、腋下、大腿根,屬于大血管的地方。孩子發(fā)著燒,你用冰水擦多難受啊
,應該用溫水,熱水澡就不對了,燒的很高,越洗越高。
至于這份寶典推薦的藥物,田主任指出,臨床上可應用的藥物有幾百種之多,并沒有必要局限于這幾種,尤其是中藥部分,需要醫(yī)生辨證施治,而不是家長憑借一份“寶典”自行判斷。
田利遠主任:抗病毒的中成藥確實羅列了很多,但是這些中成藥最好選一種就行了,因為很多中成藥是處方的,很多成分,用上兩三種可能這種成分就增加了,變相地增加了藥量。
這份寶典中提到的:先發(fā)熱后咳嗽,咳嗽不重沒大事兒;先咳嗽后發(fā)熱,肺炎可能性比較大,需要拍片子,田主任說,小朋友在發(fā)燒時要預防高熱驚厥的發(fā)生,所以要使用適當的退燒藥物,但是發(fā)燒是機體的一種免疫反應,其溫度的高低與人體對病原反應的不同有關,對于發(fā)燒與咳嗽和肺炎的關系,很多家人都有這樣的認識誤區(qū)。
田主任告訴記者,至于孩子生病后是否需要檢查血象,也要醫(yī)生來綜合孩子的一般狀況判斷,很多孩子不用查血象,醫(yī)生也可以根據其臨床表現作出判斷。而對于里面提到的不要擅自使用抗生素這點得到了醫(yī)生的肯定。
最后,田主任表示,家長切勿聽信單純聽信這些用藥寶典的內容,要根據孩子的自身情況做出判斷。
在此,我們也提醒各位家長朋友,學習育兒知識是好事,但不要千萬盲目相信網上流傳的一些內容,類似的用藥寶典很可能并沒有科學合理的依據。如果孩子出現不適的癥狀,還是要盡快到門診、醫(yī)院就診,并根據指導科學用藥,避免耽誤孩子的病情。
(來源:河北都市 編輯:佳偉)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