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西郊公園,建成于六十多年前,曾是上海最大的動物園。據(jù)檔案記載,它的建立緣起于一頭大象:1954年,國務院辦公廳通告上海市人民政府,將云南西雙版納傣族人民獻給毛主席的一頭大象“南嬌”交給上海飼養(yǎng)展出。于是,市政府決定將西郊公園改建為動物園。
當年西郊公園宣傳畫
在動物園里,游客們?nèi)ズ锷娇春镒?,看孔雀開屏,看熊貓吃竹子……一代又一代的動物明星,狗熊拜拜、大象版納、大猩猩博羅曼等,帶給人們無限的歡笑。連接市區(qū)和西郊公園的57路公交車,滿載著無數(shù)上海人家的美好憧憬;甚至連動物園餐廳那美味價廉的蓋澆飯,至今仍讓人唇齒留香。
1980年,西郊公園正式改名為“上海動物園”,但很多上海人還是一直習慣稱其為“西郊公園”。那里,仿佛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它能打開時光寶盒,釋放出無數(shù)難忘與歡樂的記憶……
1980年,西郊公園改名為上海動物園
如今的上海動物園正門
早年曾是英商高爾夫球場
西郊公園占地74.3萬平方米,原是英國商人開設的高爾夫球場。1953年,人民政府將球場收為國有,辟為公園,設有溜冰場和兒童樂園等,于次年面向大眾開放。據(jù)檔案記載,開放僅十天,最高日游客量就達15萬人次,造成花木損傷、交通擁堵,不得不停業(yè)整修半月,重新開園后以日限4萬張門票控制游客量。
英商高爾夫球場
1954年,國務院辦公廳通告上海市政府,將云南西雙版納傣族人民獻給毛主席的一頭大象送給上海飼養(yǎng)展出。于是,市政府決定將西郊公園改建為動物園。12月,7名科技、飼養(yǎng)人員奔赴西雙版納,經(jīng)七個多月的長途跋涉,終于在次年6月把這頭名叫“南嬌”的大象安全運到上海,入住新落成的“象宮”。
1955年7月9日,動物展區(qū)正式對外開放,展出面積4公頃,占公園總面積的十分之一。游客可以觀賞到大象、虎、熊、猴、鹿等動物,門票5分/人。按照規(guī)劃,動物展出的種類不斷擴展,1956年至1958年間,新建了獅虎房、犬科籠、熊山、猴山、鳴禽和猛禽籠等館舍。1959年為慶祝建國10周年、建園5周年,開挖了天鵝湖、建成了獅虎山、熊貓嶺、鹿苑和百花廳,公園面積擴大到70公頃,初步形成了大型綜合動物園的面貌。
象宮
游客與“南嬌”合影
20世紀六七十年代,復興公園、中山公園附設動物園并入西郊公園,并興建了長頸鹿館、河馬館、大猩猩館等。西郊公園成為上海最著名的景點之一。
那時候,去西郊公園白相是一件可以拿來在同學或鄰居面前扎臺型的事情,也是許多上海人家招待外地親朋的保留節(jié)目。“要么帶他到外灘,要么帶他到西郊公園去看動物,這一東一西,成為上海人招待遠方來客的最自豪、最炫耀的景物?!?資深媒體人張景岳說。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西郊公園的兒童樂園
西郊公園,顧名思義就是西邊郊區(qū)的公園,而在交通尚不發(fā)達的年代,這也意味著通往它的路途并不輕松。在老一輩人的記憶中,到西郊公園游玩足以讓人提前興奮好久,但此行卻并非易事。
當年西郊公園導游圖
上海市民劉巽明回憶說:“當時西郊公園的門票是兩角,加上來回的路費,大概要六七角;一般是不在外面吃飯的,或者自己帶點干糧,那么就是一個人要消費一元。當時一天的生活費才三角,所以如果兩個人去,消費兩元是相當奢侈的。為了節(jié)省路費,在回程時我們還提前一站下公交車,好便宜五分錢?!?/p>
不僅是花銷上的投入,要騰出寶貴的周日時間玩一趟也是要下決心的。在五天工作制實行之前,一星期只有周日放假。積攢的家務集中在了一天,被稱為“戰(zhàn)斗的星期天”。對于有孩子的家庭而言,往往是六一兒童節(jié),或者孩子考試成績好的時候,才作為獎勵去西郊公園。
很多人都曾有這樣一張“西郊公園”標準照
去之前,干糧總是要提前準備的。市民王菊芬說:“禮拜六晚上,我們?nèi)蚁葎訂T,糧草先行,自己包饅頭、煎餅、煮茶葉蛋。還有炒長生果和香瓜子,主要是用來逗動物玩的。第二天早上很早我們就吵著要起來了?!?/p>
1980年代上海動物園宣傳畫
市民盛華平至今仍記得,第一次去西郊公園是1964年的夏天,那時他只有八歲。“小娘舅騎了好幾個小時,過了中山西路基本都是農(nóng)田,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路途漫漫。”
1958年開線的57路公交車,當時是市區(qū)通往西郊公園的唯一一條線路。從起始站靜安寺途經(jīng)中山西路到終點站西郊,全程8.33公里,車資是一角五分。每周日的客流高達三到五萬人次。為了提高運能,除了在高峰期設置大站車和全程車交替運行,站臺上還分兩個隊伍候車,一個是坐隊,一個是立隊,并且在站臺上提前賣票。
57路公交車是當年市區(qū)通往西郊公園的唯一線路
一部車子有33個座位,坐隊的乘客把位子坐滿后,再放立隊的乘客上車。大多數(shù)人都希望盡快乘上車趕到公園,情愿站著擠著顛簸一路。已是花甲年紀的老司機姚家聲親歷過57路的盛況:“從三點半一直到五點半,是游客回家的高峰期,我們兩分鐘發(fā)一部車。一輛車好擠上來120個人,這是最起碼的,150個人的時候也有的?!?/p>
對于“70后”的張淵而言,童年時代西郊公園在他心目中就是迪斯尼的感覺。憧憬了許久的那個周日終于來臨了,早上他跟姨夫走到浙江北路15路車站,沒想到這么巧,這天線路出故障,一天不發(fā)車。好不容易等到這一天卻去不了,他傷心得哇哇大哭起來。姨夫思來想去,咬牙說,“我們今天坐轎車去?!薄拔鹘脊珗@過去,坐轎車要快五元錢,這個不得了的,對普通人來說很貴,姨夫為了我就決定豁出去了?!?/p>
那時候,能乘轎車去動物園,絕對是件不得了的事
也許很多人都是如此,在關于西郊公園或動物園的記憶中,不僅有游園的驚喜和歡樂感受,也包含了對親情和友情的溫馨回憶。提起動物園,戴瑛總會想到爸爸“走丟”的趣事:“我和媽媽帶了好多漂亮的衣服和扇子、帽子,在引那只孔雀開屏。好不容易,搞了好久才讓孔雀開了屏,回頭一看,哎呀,爸爸不見了!我急死了,我媽媽本來不著急,她說,可能去洗手間了,沒關系的。后來等了好久他也不來。
“那個時候,沒有手機什么的,媽媽說,只好去廣播站廣播尋人了。后來爸爸聽到廣播終于跟我們會合了,我問爸爸你去哪里了。他不好意思地說,我在猴山看猴子。通過這次經(jīng)歷,我發(fā)現(xiàn)爸爸媽媽身上其實也有很可愛很調(diào)皮的一面?!?/p>
猴山
那些陪伴我們成長的動物明星
如今,上海動物園的拱形大門是一對亞洲象雕塑,它們深情地舉鼻相吻,母象的腹下還有一頭可愛稚拙的小象。亞洲象的造型還出現(xiàn)在了動物園的新舊兩版園標上,這是為了紀念建園初期的那段歷史。
動物園里的“大象元素”
說起動物園的第一位住戶——大象南嬌,退休職工顧文養(yǎng)依然記得與它朝夕相處的往事:因為遠離故鄉(xiāng),南嬌一開始很不習慣。有一次夜里打雷,它嚇得從象房西邊一扇門逃出去,一直逃到七寶,把人家農(nóng)田踏得一塌糊涂。好在不久,越南人民送來了大象阿邦,剛好可以與南嬌為伴?!鞍钅兀幸稽c耿脾氣,比南嬌容易發(fā)火,一個不高興,就在里面兜圈子,窮叫八叫,一個鼻子敲地上,特別是夜里,一看見老鼠,不得了,南嬌跟著它一起叫。那么你叫叫它,就不鬧了,就像跟它講講好話一樣的?!边@兩頭母象一直結(jié)伴活到70多歲才去世。
1971年,西郊公園經(jīng)國家林業(yè)部批準,組織了捕象隊,帶了麻醉槍,到西雙版納密林抓捕了一頭幼年野生母象回來,取名版納。市民們爭相前去西郊公園觀看中國大象的風采。張景岳當年正是二十幾歲的小伙子,一幫朋友先到紅旗電影院去看《捕象記》,然后再興致勃勃到西郊公園去看大象。
《捕象記》宣傳畫
版納到西郊公園一年后,與來自北京動物園的“八莫”定下百年之好,從此,在脾氣較兇的八莫眼里,只有版納。據(jù)飼養(yǎng)員說,八莫的飼料別的大象都不能碰,只有版納可以吃?,F(xiàn)在八莫和版納“結(jié)婚”已超過四十年,生養(yǎng)了8個兒女,子孫遍布全國。
相親相愛的版納與八莫
西郊公園1965年就著手籌建長頸鹿館,第一頭長頸鹿于1966年來自北京動物園。顧文養(yǎng)當時是負責運送工作的“護鹿使者”,他對當時的情景仍記憶猶新:帶著鹿出北京后,到天津的塘沽乘輪船,正好碰到臺風尾巴,人都暈船,它倒沒有暈,給它吃飼料照樣吃。
現(xiàn)年已44歲的大猩猩博羅曼的“威名”令許多游客難忘。1993年底它從荷蘭鹿特丹來滬時,曾轟動全城。它擁有站直了將近2米的偉岸身軀和威猛的樣貌,面對游客時常擺出一副不可一世的姿態(tài)。它的性格暴躁易怒,至今單身。
常對游客“擺臭臉”的大猩猩博羅曼
在它的隔壁,住著由六只大猩猩組成的溫馨家庭,它們是鹿特丹動物園于2007年贈送的,是國內(nèi)最大的大猩猩種群。目前上海動物園是國內(nèi)靈長類品種最多的動物園,一共有四十二種,其中包括猩猩、黑猩猩、大猩猩和長臂猿這四大類人猿。
熊貓是游客必定要看的明星動物。在西郊公園里,熊貓住著空調(diào)房,享受著優(yōu)厚的待遇?!爱敃r除了大光明電影院里有空調(diào),其他哪個地方都沒有,這一看熊貓居然能夠享受冷氣開放,大家羨慕得不得了。大家就講了,哎呀,下輩子我們投胎做熊貓算了,這么舒服?!睆埦霸佬φ?。
第一批住進空調(diào)房的熊貓
瀕危野生動物的新家
據(jù)原上海動物園園長張詞祖介紹,上海動物園的動物來源主要有三種途徑:一是園內(nèi)自養(yǎng)的動物繁殖后代;二是與其他動物園交換;三是直接來自野外。而從野外捕獲動物,除了滿足人們游覽觀賞的需要,主要還是為了保護瀕危野生動物種群,使其在人工環(huán)境下繼續(xù)繁衍。
張詞祖
1979年,林業(yè)部要出版我國的第一本野生動物畫冊,時任西郊公園飼養(yǎng)技術(shù)科科長的張詞祖便承擔了這個任務。他冒著生命危險,深入祁連山、昆侖山、唐古拉山和喜馬拉雅山,拍到了野牦牛、藏野驢、藏原羚、白唇鹿、巖羊、紅斑羚等珍稀的高原動物,從攝影門外漢變成了中國第一位野生動物攝影師。
1980年,張詞祖向上級遞交申請,要將青藏高原的珍稀動物紅斑羚引進到上海動物園來,為它們傳宗接代,由此來保護這一物種。紅斑羚又叫赤斑羚,體型小巧,頭上頂著彎彎的小角,身披棕紅色的毛發(fā),尾巴很短,從背部到尾有一條深褐色的條紋。它們生活在海拔2千米以上的森林、草甸和峭壁上,直到1961年才被人們發(fā)現(xiàn),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屬瀕危物種。
紅斑羚
申請得到批復后,上海前后去了兩批人員赴西藏野外考察,卻都空手而歸。張詞祖決定親自去西藏:“這個任務是我提出的,我去是有把握的。如果半年內(nèi)回不來,我就跳到雅魯藏布江里面去。”
到高原半個月之后,張詞祖在當?shù)啬撩竦膸椭?,終于成功地捕獲到了7只紅斑羚(3雄4雌)。但是他不知道紅斑羚喜歡吃什么,就把它們放到山腳下?!拔矣^察到它們最喜歡吃松茸,其次喜歡吃青桿樹的葉子,還吃麥草一類的。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馴養(yǎng),它們能吃草了,我?guī)サ木暳弦材艹粤?。在這種情況之下,就可以移動它們了。先移到成都養(yǎng)了一個星期,再移到上海?!?/p>
在飼養(yǎng)人員的悉心照顧下,紅斑羚于1984年首次產(chǎn)下幼崽,往后幾乎每年都有新的家族成員誕生。按照張詞祖的設想,上海動物園不僅成功引進了紅斑羚,還成功實現(xiàn)了該物種的人工繁育。目前紅斑羚已經(jīng)成為上海動物園擁有的特色動物之一,并且是世界上最大的紅斑羚圈養(yǎng)種群。
讓上海動物園引以為傲的動物住戶名單中,華南虎當仁不讓地位列其中。華南虎被列為中國十大瀕危動物之一,上海動物園擁有25只華南虎,數(shù)量在全國動物園中排名第一。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除了西藏、臺灣、海南,基本上每個省都有來自上海動物園的老虎?,F(xiàn)在全國各地動物園里的華南虎,大部分是上海動物園華南虎的后代。
小白虎
經(jīng)過幾代人的努力,上海動物園展出的動物已從開園時的31種46只發(fā)展到470余種5000多只。園內(nèi)的每一處綠化造景都與動物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相結(jié)合。只有那10萬平方米清新開闊的草坪,還基本保持著60年前高爾夫球場的地貌。
現(xiàn)如今,曾經(jīng)的西郊公園早已置身鬧市,再也不是舉目皆田野的郊區(qū)了;地鐵10號線和多條公交線路直達動物園門口,再也不用一大早出門擠57路公交車了;人們有了更多的假期和休閑選擇,去動物園可以隨時出發(fā),再也不是一年盼一回的大事。但上海動物園——人們口中的“西郊公園”,就像一個曾帶給我們無限歡樂的老朋友,依然被很多人牽掛著。
這里,留下了許多人的美好回憶
文章來源:上海市檔案館官方微信號“檔案春秋”
長按識別二維碼,添加“看懂上海管理員”申請入群
(申請時請注明“看懂上海入群”字樣)。
等儂來喫一杯老上海的茶!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quán)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