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南懷瑾先生有沒有將著作權贈與他人?出版社是否構成侵權?著作權許可使用費應當向誰支付?
在歷經4年的訴訟后,今天(9月28日)上午9時30分,上海高院對備受各界關注的南品仁與復旦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老古文化事業(y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老古公司)、上海老古文化教育有限公司侵害著作財產權糾紛一案作出二審宣判,法院判決撤銷一審法院民事判決第一、二項,即“被告復旦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向原告南小舜賠償經濟損失人民幣1,363,941.18元”“駁回原告南小舜的其余訴訟請求”;維持一審法院民事判決第三項,即“駁回反訴原告老古文化事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的訴訟請求”;駁回南品仁的全部訴訟請求。
大師辭世風波起
2012年9月,著名文化學者南懷瑾先生在蘇州逝世,享年95歲。南懷瑾精通易經、國學和佛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極傳播者,在兩岸影響巨大,生前著有《論語別裁》等70余部作品。然而,在其逝世兩年后,南懷瑾的家人與南懷瑾生前一手創(chuàng)辦的老古公司、出版社等卻因巨額版權費而對簿公堂。
2014年10月,南懷瑾之子南小舜向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起訴復旦出版社、老古公司、上海新華傳媒連鎖有限公司上海書城長寧店(以下簡稱新華書店)侵害其著作財產權。翌年5月,一審法院依法追加上海老古公司為被告。6月,南小舜撤回對新華書店的起訴。在南小舜的訴訟請求中,他要
求復旦出版社、老古公司、上海老古公司連帶賠償其相關版權費989萬余元,同時三被告向其連帶支付調查費、律師費及購書費35萬余元。
2015年9月,老古公司提起反訴,要求確認南懷瑾先生作品的著作財產權歸該公司所有。
據悉,南懷瑾生前有兩次婚姻,在大陸和臺灣育有子女共6人,其中,南小舜與南宋釧為其在大陸生育的子女。南懷瑾逝世后,其在臺灣的4位子女于2014年4月共同出具《親屬關系聲明書》和《遺產分配聲明書》,根據聲明書記載,南懷瑾在臺灣的子女一致同意放棄南懷瑾“在大陸所遺留之遺產包括于大陸出版之被繼承人著作權等權益”,該權益由南宋釧、南小舜共同繼承。5月,南宋釧出具《放棄繼承權聲明書》,聲明其自愿放棄上述財產權益的繼承權。由此,南小舜成為唯一一位繼承南懷瑾在大陸的相關著作財產權的繼承人。
看看新聞knews記者同時了解到,南懷瑾先生于1980年在臺灣創(chuàng)辦老古公司,該公司專門運營南懷瑾作品的傳播。1994年,公司的部分股份轉登記至郭姮妟名下,隨后,公司任命郭姮妟為總經理,郭姮妟的母親李素美女士也登記為股東。2004年,老古公司的董事長由南懷瑾變更為郭姮妟,南懷瑾的股份同時變更登記于郭姮妟名下。為進一步在大陸地區(qū)傳播南懷瑾的作品,2003年上海老古公司成立,四年后,2007年10月,郭姮妟和其母李素美也成為了該公司股東。
一審訴訟中,南小舜確認,2008年之前,南懷瑾的版權費均匯往謝錦烊保管的南懷瑾賬戶上,由謝錦烊負責支出。2008年后,南懷瑾創(chuàng)辦吳江太湖國際學校,郭姮妟向謝錦烊提出因做賬需要,版權費不再匯到南懷瑾賬戶,并由郭姮妟負責支出。
南小舜與老古公司、上海老古公司確認,南懷瑾遇有開支時,會交代郭姮妟予以處理,如他曾在2009年8月安排老古公司匯出50萬元給相關賬戶。
訴訟中各執(zhí)一詞
南小舜在一審中表示,復旦出版社在明知其所出版著作的作者是南懷瑾的情況下,拒不支付版權費,擅自出版南懷瑾作品牟利,嚴重侵害了原告的權益。同時他指出,老古公司和上海老古公司沒有經南懷瑾或原告授權,收取南懷瑾作品版權費,屬于嚴重的侵權行為。
復旦出版社則表示,該出版社從1989年起與南懷瑾有接觸, 1990年,老古公司出具《委托書》,載明“茲委托上海復旦出版社印出本公司版權所有南懷瑾所著《論語別裁》一書”。此后,復旦出版社分別于2008、2009、2010、2012年與老古公司簽訂多本書籍的出版合同,版權費依據合同支付。
老古公司在一審中表示,南懷瑾曾于2001年出具《委托書》,將作品在大陸的專有使用權授予郭姮妟,并將所得版稅留作上海老古公司的籌設和運營之用。原告所主張的書籍是老古公司在南懷瑾生前獲得的授權,南懷瑾對此無異議。老古公司還向法院提供了《許可使用證書》及《捐贈書》各一份,表明南懷瑾的繼承人無權繼承和主張版權費,南懷瑾已將系爭作品在內的所有作品著作財產權贈與老古公司。
上海老古公司認為,該公司只是代老古公司收費,只是款項流轉上的代收安排,不應承擔連帶責任。
針對老古公司提出的反訴請求,南小舜表示,不認可《許可使用證書》和《捐贈書》,“贈與”一說不成立,請求法院駁回反訴。
經一審法院委托鑒定,《捐贈書》落款部位“南懷瑾”署名字跡系硬筆(簽字筆)黑色墨水直接書寫而成,該署名字跡與南懷瑾簽名樣本字跡是同一人書寫,但鑒定部門無法確定“南懷瑾”署名字跡的形成時間。
在老古公司提供的《委托書》中,看看新聞knews記者看到,委托內容為:“茲委托郭姮妟為本人的特別授權代理人,全權代理本人處理我所有的作品在大陸的全部著作權事項。代理權限:代為簽訂著作權許可使用合同及處理著作權許可使用的其他有關事務;代為非訟或訴訟處理著作權糾紛,包含代為協商、代為起訴、代為決定、變更放棄訴訟請求、代為和解或調解、代為提起上訴或反訴、代為簽收法律文書;以及代為處理其他一切有關本人所有作品在大陸的著作權之法律事務。代理人在代理權限內簽署的一切文件,本委托人均予以認可。代理人有轉委托權?!?/p>
在《許可使用證書》里,則清晰地記載著:第一,南懷瑾作品在中國境內的許可使用權專屬老古公司。老古公司得自行或許可第三人使用。第二,老古公司之專屬使用權期與法令規(guī)定南懷瑾之作品權利年限同。第三,老古公司應支付之版稅權利金悉數留作籌設上海老古文化事業(yè)及其營運之用。
2017年3月,一審法院作出判決,被告復旦出版社于判決生效之日起10日內向原告南小舜賠償經濟損失136萬余元,駁回南小舜其余訴訟請求,駁回老古公司的反訴請求。
老古公司、復旦出版社不服一審判決,向上海高院提起上訴。上海高院于2017年6月受理后,三次公開開庭審理此案。在二審過程中,南小舜于2017年9月1日死亡,法院依法通知南小舜的遺囑繼承人南品仁作為被上訴人參加訴訟。
老古公司在二審中請求法院改判駁回被上訴人全部的本訴訴訟請求并支持老古公司的反訴訴訟請求。老古公司認為,第一,原審本訴中老古公司與復旦出版社不存在共同侵權行為,原審反訴系著作權歸屬爭議,與復旦出版社并無關聯,且只有確定涉案著作權歸屬后才能判定復旦出版社是否侵權,原審法院將應當先后處理的法律爭議在一案中審理,有違法定程序。
第二,《捐贈書》南懷瑾簽名經鑒定屬實,被上訴人主張《捐贈書》偽造但并未提交證據佐證,原審判決否定《捐贈書》的真實性,與事實不符且有違法律。第三,南懷瑾知悉老古公司以權利人名義與復旦出版社簽訂出版合同,且老古公司法定代表人郭姮妟曾在南懷瑾在場的相關會議上提出南懷瑾作品版權歸屬于老古公司,可證明南懷瑾確已將作品著作權贈與老古公司,但原審判決遺漏此事實。
復旦出版社上訴請求法院改判駁回被上訴人的全部訴訟請求,其認為,第一,《捐贈書》上的南懷瑾簽名經司法鑒定已確認真實性,根據《捐贈書》南懷瑾已將其所有著作權贈與老古公司,老古公司作為權利人有權與復旦出版社簽訂出版合同,原審判決否定該《捐贈書》的真實性,并無事實和法律依據。
第二,依據南懷瑾出具給郭姮妟并經公證的《委托書》,郭姮妟有權出具《許可使用證書》,該《許可使用證書》已對南懷瑾作品的許可使用權作出處分,原審判決將《許可使用證書》的法律性質認定為轉委托,屬法律適用錯誤。
第三,復旦出版社與老古公司簽訂的出版合同合法有效且南懷瑾均知情,南懷瑾去世不影響合同的繼續(xù)履行,南懷瑾去世后復旦出版社暫緩支付剩余版權費,系因當時客觀上難以區(qū)分著作權歸屬,并無主觀過錯,不應認定復旦出版社構成侵權并賠償經濟損失。
看看新聞knews記者獲悉,就在本案訴訟之前,南小舜還曾以被告復旦出版社等未經許可擅自復制發(fā)行《南懷瑾選集》構成侵權為由在浙江提起訴訟。
2014年1月,浙江省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終審駁回了南小舜的訴訟請求。
今天上午,南品仁的委托代理律師及復旦出版社法定代表人到庭,在近一個小時的宣判過程中,他們認真傾聽了法官的宣讀內容,最后平靜地簽收了判決書。
三大看點 法庭爭鋒
在二審中,上訴人與被上訴人圍繞三大爭議焦點進行了交鋒。
一、南懷瑾是否已將其著作權贈與老古公司?
老古公司、復旦出版社及上海老古公司認為——《捐贈書》經鑒定,其上面的南懷瑾簽名真實,因此應當認定該《捐贈書》的真實性。
南品仁認為——南懷瑾平時有預留簽名的習慣、《捐贈書》系套印偽造。
二審法院認為——《捐贈書》的真實性尚難以確認,且南懷瑾的實際行為與老古公司主張的南懷瑾已將其著作權贈與老古公司不相符,目前亦無其他證據表明南懷瑾已將其著作權贈與老古公司,一審判決未認定南懷瑾已將其著作財產權贈與老古公司,并無不妥,老古公司及復旦出版社的上訴意見,法院難以支持。
判決理由
首先,依據鑒定報告,僅可確認《捐贈書》上的南懷瑾簽名真實,但無法確定該簽名與《捐贈書》打印文字的形成先后順序,故該《捐贈書》的真實性需結合其他情節(jié)綜合分析判斷。其次,南懷瑾2003年之后的行為與《捐贈書》內容相矛盾,且贈與事宜并無他人得知。2005至2012年期間南懷瑾在臺灣地區(qū)出版的十余本書籍上發(fā)行人均為“南懷瑾 郭姮妟”,老古公司只是出版者。 2012年7月,南懷瑾簽署授權委托書將其作品《論語別裁》日文翻譯本著作權授予李想,這表明南懷瑾當時仍認為其為著作權人,且老古公司對南懷瑾上述行為均未持異議。
第三,老古公司與復旦出版社2008年及之后簽訂的涉案出版合同約定向作者支付著作權許可使用費,且2008年12月17日之前復旦出版社實際向南懷瑾個人賬戶支付,這與“贈與”之說相矛盾。
第四,雖然郭姮妟在南懷瑾等與相關出版社商討作品出版事宜時,曾表示南懷瑾作品屬“老古出版社的版權”,但并未得到與會的南懷瑾、出版社人員及律師的回應,因此郭姮妟此語含義應為采取南懷瑾授權老古公司、老古公司再授權出版社的出版方式。
最后,根據郭姮妟二審當庭陳述,南懷瑾2004年向其交付《捐贈書》時其母李素美在場,但李素美卻在2012年10月表示南懷瑾的版權版稅于理于法都屬于南家子孫。
二、老古公司是否有權許可復旦出版社出版涉案書籍?
復旦出版社及老古公司、上海老古公司認為——《許可使用證書》系郭姮妟簽署,真實可信,老古公司有權授權復旦出版社出版涉案書籍。
南品仁認為——《許可使用證書》用語與2001年時的臺灣地區(qū)著作權法狀況不符、其公證時間與簽署日期間隔過長,系老古公司及郭姮妟為應對本案及在浙江溫州法院的訴訟而偽造。
二審法院認為——認定《許可使用證書》真實存在,老古公司有權許可復旦出版社出版涉案作品。
判決理由
第一,上訴各方對于南懷瑾2001年1月31日簽署的《委托書》之真實性均無異議,郭姮妟據此具有在中國大陸地區(qū)代表南懷瑾對外訂立著作權許可使用合同的權利。
第二,出版合同中載明老古公司為授權人,履約過程中2008年之前著作權許可使用費支付至南懷瑾個人賬戶、之后支付至上海老古公司,南懷瑾對此未持異議且曾支用款項,說明南懷瑾認可老古公司享有許可使用權并具有對外許可使用的權利。
第三,《許可使用證書》形成過程有臺灣律師李潮雄證言可予佐證。第四,《許可使用證書》的真實性已為業(yè)已生效的浙江省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相關民事判決所確認。最后,南品仁雖否定該《許可使用證書》的真實性,卻未能提供相反證據予以佐證。
對于郭姮妟以南懷瑾代理人名義簽署的《許可使用證書》,二審法院指出,其實質系郭姮妟代表南懷瑾與老古公司簽訂的著作權許可使用合同,其法律后果應直接歸屬于南懷瑾。郭姮妟將南懷瑾作品在中國大陸地區(qū)的許可使用權授予老古公司、老古公司可自行使用或授權他人使用,并未超出《委托書》之授權范圍,無須獲得南懷瑾的另行授權。但《許可使用證書》第三條關于“老古公司應支付之版稅權利金悉數留作籌設上海老古文化事業(yè)及其營運之用”的約定并不在《委托書》明確權限之內,該條款對南懷瑾不應發(fā)生法律效力。
三、復旦出版社是否構成侵權?
復旦出版社認為——出版南懷瑾作品是依據復旦出版社和老古公司簽訂的出版合同,著作權許可使用費系依合同支付,故不構成侵權。
南品仁認為——復旦出版社出版南懷瑾作品卻拒不支付著作權許可使用費,構成侵權。
二審法院認為——復旦出版社不構成侵權。
判決理由
首先,依據涉案《委托書》和《許可使用證書》的內容,老古公司有權許可復旦出版社出版南懷瑾作品。
其次,復旦出版社出版作品后,于2008年之前向南懷瑾個人賬戶支付涉案作品的著作權許可使用費,2008年之后,復旦出版社向老古公司指定的上海老古公司賬戶支付著作權許可使用費,南懷瑾對此不持異議且曾于2009年8月從上海老古公司支取費用。根據《民法通則》第六十六條“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義實施民事行為而不作否認表示的,視為同意”的規(guī)定,應認定南懷瑾對此知情并同意,即南懷瑾對涉案老古公司與復旦出版社出版合同項下之著作權許可使用費的支付對象進行了變更,該行為具有法律效力,且老古公司及復旦出版社對此不持異議并已實際開始履行。
二審法院特別指出,上海老古公司有權收取涉案作品的著作權許可使用費,是基于上述2008年南懷瑾對其作品著作權許可使用費作出的處分,而非南懷瑾對涉案《許可使用證書》第三條的追認,本案中并無證據表明南懷瑾對其進行了追認。
第三,因南懷瑾以其行為于2008年對涉案作品的著作權許可使用費進行了處分,2008年之后復旦出版社向上海老古公司支付涉案作品的著作權許可使用費,系其正常履約之舉,且南懷瑾于2008至2012年近四年間均未表示異議。南懷瑾死亡后,在就其作品著作權發(fā)生糾紛的情況下,復旦出版社暫緩支付涉案作品的著作權許可使用費,與常理不悖。
二審法院認為,老古公司將作品許可復旦出版社出版與南懷瑾本人意志不相違背,出版合同的實際履約情況與《許可使用證書》的有效條款及南懷瑾本人意愿互不相悖,復旦出版社前期向南懷瑾、后期根據老古公司指令向上海老古公司支付著作權許可使用費,系正常履約行為,亦不與南懷瑾本人意愿相違,因此本案中復旦出版社并不存在侵權行為。
二審法院同時指出,老古公司享有南懷瑾作品在中國大陸地區(qū)的許可使用權并可授權他人使用、上海老古公司可收取出版合同項下之著作權許可使用費,老古公司、上海老古公司在法律上均為各自獨立的主體,如利益相關方對此持有異議,可另行解決。
事件時間線
1980年:南懷瑾在臺灣創(chuàng)辦老古公司
1994年:老古公司的部分股份轉登記至郭姮妟名下
2001年1月:南懷瑾簽署《委托書》,將作品在大陸的專有使用權授予郭姮妟
2001年6月:郭姮妟簽署《許可使用證書》
2003年9月:上海老古公司成立
2004年10月:老古公司董事長由南懷瑾變更為郭姮妟,南懷瑾的股份同時變更登記于郭姮妟名下
2007年10月:郭姮妟和其母李素美成為上海老古公司股東
2008年12月:復旦出版社的支付方式從向南懷瑾個人賬戶支付著作權許可使用費變更為向上海老古公司賬戶支付
2009年8月:南懷瑾安排老古公司匯出50萬元給相關賬戶
2012年9月:南懷瑾逝世
2012年10月:李素美表示南懷瑾的版權版稅屬于南家子孫
2014年1月: 浙江溫州中院就南小舜訴復旦出版社等未經許可擅自復制發(fā)行《南懷瑾選集》構成侵權一案作出終審判決
2014年4月:南懷瑾在臺灣養(yǎng)育的4位子女聲明放棄南懷瑾大陸遺產(包括著作權益)繼承權
2014年5月:南懷瑾在大陸?zhàn)B育的子女之一南宋釧,放棄南懷瑾大陸遺產(包括著作權益)的繼承權
2014年10月:南懷瑾在大陸?zhàn)B育的子女之一南小舜,向上海一中院提起一審訴訟
2015年4月: 老古公司向上海一中院提交《捐贈書》(《捐贈書》顯示署期時間為2003年2月)
2015年9月:老古公司提起反訴
2017年3月:上海一中院作出一審判決
2017年6月:上海高院受理老古公司、復旦出版社上訴請求
2017年9月:南小舜去世,上海高院依法通知南小舜的遺囑繼承人南品仁作為被上訴人參加訴訟
今日(2018年9月28日):上海高院作出終審判決
(看看新聞knews記者:吳海平 實習編輯:顧擎天)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