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月21日凌晨,孟晚舟引渡案聽證會,在加拿大卑詩省高等法院舉行。
本次聽證原定五天,但若法官認定美國引渡孟晚舟的要求不合規(guī)定,可宣布釋放孟晚舟,因此聽證可能提早結(jié)束。
2018年12月1日,孟晚舟在溫哥華機場轉(zhuǎn)機時,被加拿大邊境人員拘捕,理由是美國指控孟晚舟犯罪,向加方提出引渡要求。
10天后,孟晚舟獲得保釋,之后一直在溫哥華家中被軟禁,只能在劃定范圍活動,一旦越界,綁在她腳腕上的電子腳鐐就會報警。
美國出于一些眾所周知的目的,指控孟晚舟違反美國對伊朗制裁令,存在所謂的“商業(yè)欺詐”行為,要加拿大抓人并引渡給美國。
從此,加拿大把自己卷入一場政治風暴。
“雙重犯罪”問題
本次聽證焦點,是“雙重犯罪”問題,也就是美國對孟晚舟的犯罪指控,在加拿大是否也屬于犯罪。
依據(jù)《美加引渡條約》,被請求引渡人所犯罪行,必須滿足“雙重犯罪”原則,否則,不予引渡。
特朗普上臺后,單方面退出六國與伊朗簽訂的《伊核協(xié)議》,重啟對伊制裁,禁止和伊朗做生意。
美國指控華為為了獲得花旗等銀行的服務(wù),隱瞞其與一家伊朗公司skycom之間的關(guān)系,并將矛頭指向華為首席財務(wù)官孟晚舟。
美國制裁伊朗,歐洲多國另設(shè)一套系統(tǒng)繼續(xù)與伊朗做生意。加拿大是否聽令美國,那是加拿大的事兒;但加拿大自己,并沒有針對伊朗的制裁法令。
這樣來看,不要說華為是否有所謂“隱瞞和伊朗公司關(guān)系”從而獲取銀行服務(wù)的“罪行”,退一萬步說,即使有,那也沒有違反加拿大的法律。
聽證會“現(xiàn)場錄像”?不行!
這場聽證,事關(guān)孟晚舟個人自由,背后,更是大國角力。
正因為這不是一起簡單、純粹的刑事引渡案,13家加拿大和國際媒體聯(lián)名申請,要求在現(xiàn)場放置兩臺攝像機,錄制部分聽證內(nèi)容,滿足公眾知情權(quán)。
上周一,卑詩省高院拒絕了這一申請。
加拿大方面解釋說,鑒于孟晚舟案在國內(nèi)外均受到極大關(guān)注,此舉可能會歪曲公眾對訴訟的看法。
再者,后續(xù)萬一孟晚舟被引渡到美國,聽證會畫面極有可能被陪審團看到,特別是考慮到這次聽證會的焦點——“雙重犯罪”,缺乏背景介紹的轉(zhuǎn)播,會從技術(shù)層面上讓觀眾誤以為當事人承認了犯罪,從而影響孟晚舟獲得公正審判的機會。
孟晚舟引渡案的走向
聽證會結(jié)果很簡單,法官要么同意引渡,要么不同意引渡。
不過,過程一點不簡單,可能有三個關(guān)鍵節(jié)點:1月、6月、9月。
一、孟晚舟律師提出,美國引渡要求,不符合《美加引渡條約》中“雙重犯罪”規(guī)定,如果法官認同,可以宣布釋放孟晚舟,不過檢方有30天上訴期;
二、如果法官不認同孟晚舟律師的主張,聽證將進入第二階段,時間是今年6月;
三、第二階段的聽證,孟晚舟律師將主張“程序濫用”,因此應(yīng)美國要求抓捕孟晚舟不合法。
去年十月,媒體曝光,加拿大邊境管理局拘捕孟晚舟后,將她電子設(shè)備的密碼透露給了警方。
代表美國提出引渡要求的加拿大政府律師稱,這是個“小錯誤”。
為何把密碼透露給警方?警方拿到密碼后做過些什么?美國人知道密碼嗎?這些只是疑問,但留給人的想象空間,實在夠大。
如果法官認同抓捕程序不正當,引渡程序就此停止;同樣的,檢方有30天上訴期;
四、如果法官不認同“程序違規(guī)”,聽證將進入第三階段,時間是今年9月。法院將評估,美國提出引渡孟晚舟的證據(jù),是否足夠充分。
孟晚舟引渡案的“政治暗影”
加拿大一直標榜司法獨立,稱“孟晚舟引渡案”與政治無關(guān)。
但事件發(fā)生的微妙時機、美國政客的搖旗吶喊、以及國際社會的高度關(guān)注,都給孟晚舟案投下?lián)]不去的“政治”暗影。
孟晚舟2018年底被捕幾天后,特朗普就發(fā)推表示,如果解決孟晚舟案有助于與中國達成貿(mào)易協(xié)議,他可能會介入此案斡旋。
《福布斯》雜志說,特朗普政治化了“孟晚舟案”?!度A盛頓郵報》稱,“美國要求加拿大逮捕孟晚舟,是最愚蠢的做法,是嚴重錯誤。”
根據(jù)加拿大的《引渡法》,引渡程序不得用于政治目的。
孟晚舟的首席律師佩克表示:“孟晚舟案明顯被政治化陰影籠罩,是我經(jīng)手過的引渡案中最明顯的一起?!?br/>
孟晚舟被捕一個多月后,2019年1月23日,時任加拿大駐華大使麥家廉,在媒體座談會上表示,孟晚舟“有充分支持她的論據(jù)”反對被引渡到美國,比如“特朗普在講話中表示,可能會在她的案件中有政治介入?!?/p>
兩天后,麥家廉在特魯多的要求下被迫辭職。
加拿大網(wǎng)民說:“麥家廉公開表示支持中國,華盛頓把他解雇了。”
可以終結(jié)“孟晚舟引渡案”的人
加拿大引渡案中,司法部長享有極大的自由裁量權(quán)。
司法部長如果認為孟晚舟引渡后無法得到公平審判,可以拒絕簽發(fā)引渡令。
不過,司法部長介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2019年初,總理特魯多還因為涉嫌向時任司法部長喬迪·威爾遜—雷布爾德施壓,被反對黨要求辭職,遭遇“執(zhí)政以來最大危機”。
事情發(fā)生在2018年9月-12月。特魯多和政府多名官員向她施壓,要求她利用司法部長職權(quán),指示檢察機關(guān),讓一家建筑企業(yè)避免因涉嫌刑事犯罪而接受司法審理。
2019年1月特魯多內(nèi)閣改組,喬迪·威爾遜被踢出核心圈,丟了司法部長職位,調(diào)任退伍軍人事務(wù)部長,兩個月后,她選擇辭職。
特魯多挺過了這次“司法”危機,也嘗到了其中的厲害。孟晚舟引渡案,他只能高調(diào)地喊著“司法獨立”,不愿直接牽涉其中。
而沒有總理的壓力,新任司法部長大衛(wèi)·拉梅蒂,自然更沒理由去接這個“燙手的山芋”。
“崩潰的”加拿大引渡系統(tǒng)
有媒體曾給加拿大支招,讓他們效仿德國。
2019年2月,美國要求德國引渡一名土耳其男子,理由是他殺害兩名美國軍人。德國法院沒有答應(yīng),而是決定把他遣返回土耳其。法院判決沒有事前知會美國。
德國可以不理美國要求,但加拿大卻沒這么硬氣。
加拿大一直把美國當成最重要的盟國,不僅在經(jīng)濟上高度依賴美國,在對外關(guān)系上,更是把“對美關(guān)系”當作加拿大外交政策的基石。
《紐約時報》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美國向加拿大提出引渡要求,通過率高達90%。
加拿大廣播公司統(tǒng)計過2007/08到2017/18財年的數(shù)據(jù),10年間,加拿大逮捕了755名被引渡人,其中681人最終被引渡。
《渥太華公民報》也公布過一組數(shù)據(jù):1999年到2014年間,加拿大收到超過1500份引渡請求,90%的請求來自美國,所有請求中,只有5份被駁回。
如此高的引渡通過率,也引起加拿大國內(nèi)的不滿。加拿大廣播公司評論說,這會“讓加拿大人深陷麻煩之中”,并稱加拿大的引渡程序是一個“崩潰的系統(tǒng)”。
根據(jù)加拿大《引渡法》,被申請引渡人若主張自己無辜,舉證責任并不在檢方,即使檢方手中掌握了這樣的證據(jù),也沒有義務(wù)呈交法官。
而且,實際審理中,引渡法官對引渡證據(jù)的審查標準非常寬松,只要表面看上去證據(jù)是可靠的,不需進一步排除懷疑,就可以認定符合引渡條件。這一點也被廣泛詬病。
2018年5月,加拿大大學教師協(xié)會、加拿大公務(wù)員工會、加拿大郵政工人工會等組織組成聯(lián)盟,要求對加拿大的引渡法案進行徹底審查,呼吁進行實質(zhì)性的改革。
中國農(nóng)歷春節(jié),馬上要到了
2019年12月1日,孟晚舟被拘一周年。她在溫哥華的家中,寫了一封公開信。
她在信中寫道:
“這一年,經(jīng)歷了恐懼和痛苦,失望和無奈,煎熬和掙扎。
這一年,學會了堅強承受,從容面對,不畏未知。
……
燈,左“火”右“丁”,火是希望,丁是人本。有你們的地方,就有萬家燈火,熒熒光芒是溫暖,更是方向,總能在黑暗中給予我們信念的力量。
親愛的你們,這些溫暖都是照亮我前行的燈塔!”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quán)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