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下一站》節(jié)目組偶遇攝影家葉倩的時候,她正在新華路的外國弄堂里拍攝自己的紀錄片,趕著要去民國四大美女作家俞昭明的家里,拍一套俞女士當年結婚時留下的家具。“今年是她100周年誕辰,我想留一個紀念,你們一起來也好呀。”
葉倩說她要用五年的時間,記錄外國弄堂這個“上海弄堂之最”的現(xiàn)狀。
為什么說外國弄堂是上海弄堂之最?葉倩說,上海的弄堂很多,但是擁有20多幢花園別墅的少,同時擁有十幾種外國建筑風格,且是鄔達克本人設計的,不要說上海,這放在全國,都是唯一。
建筑大師貝律銘說:鄔達克的建筑,過去是,現(xiàn)在是,并將永遠是上海城市輪廓的一抹亮色。但是相比鄔達克其它在上海的建筑作品,外國弄堂要低調(diào)隱秘很多。甚至作為土生土長的上海人,葉倩自己也是在2017年,拍攝鄔達克建筑攝影展的過程中,才第一次走進外國弄堂。
上世紀20年代,美國普益地產(chǎn)公司與鄔達克聯(lián)手,在靠近哥倫比亞路(今番禺路)以及安和寺路(今新華路)一帶,規(guī)劃設計了一片花園洋房住宅圈,名之為“哥倫比亞圈”,建筑風格模仿了當時國外流行的各種式樣。
鄔達克1929年手繪稿
外國弄堂就是“哥倫比亞住宅圈”的精華部分,它特指新華路211弄和329弄。兩條弄堂首尾相連,呈U字型,沿路20多幢花園洋房,幾乎都是從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保留下來的鄔達克建筑。(個別洋房如著名的蛋糕房是否是鄔達克的作品,仍有爭議)
鄔達克在上海一共設計了119幢單體建筑,現(xiàn)存109幢,外國弄堂獨占接近四分之一的數(shù)量,卻為何如此少為人知?現(xiàn)在又是誰住在里面呢?
帶著疑問,葉倩在拍攝建筑照片的同時,慢慢走進了這里的居民家里。
逐一敲開這些鄔達克建筑的門,葉倩花了很多時間,但進去后,她很吃驚——不僅自己以前不了解外國弄堂,住在這里的很多人,居然也不知道這里的歷史,大部分人都不知道鄔達克是誰,更不知道自己家是鄔達克設計的建筑。
由于歷史原因,鄔達克規(guī)劃的“夢想中的家園”實際存在的時間并不久。留下來的鄔達克建筑里,主人保持不變、房子保存最為完好的,外國弄堂僅有民國紡織大亨薛鳴皋一家,現(xiàn)在他的孫女薛安倫仍舊住在里面。
薛宅內(nèi)景 除地板外完整保留了原始設計裝修
現(xiàn)在的外國弄堂,用新華路居委會書記張召平的話來說:“人員結構很復雜。整個弄堂1000人不到,500以上是外來人口。”這也造成了很多老洋房變成了72家房客的局面。初走進這些一棟樓住十幾戶的花園洋房時,葉倩坦言:“我哭了?!币趺礃硬拍苷嬲Wo好這些建筑,成了她的一樁心事。
于是,她和居委會提議,舉辦了一個和居民們互動的“追尋鄔達克先生抵滬足跡百年故事演講活動”。葉倩給居民們講鄔達克和鄔達克的建筑,居民們則講自己家和房子的故事,聽到的故事……很多人都是通過這個活動,才知道了鄔達克,才知道了外國弄堂的歷史。
鄭瑞申女士說:“第一次看到葉倩,我想樓下怎么又多了一個拍照的?!笨墒墙?jīng)過這次活動,她發(fā)現(xiàn):“拍照片拍得好的人很多,但是真心為了我們好,為我們弄堂居民著想的,只有她一個?!比~倩說,她的初心,就是讓居住在里面的人了解它的歷史,因為只有了解知道房子的歷史,才能真正去保護它、愛護它。
2018年,原計劃紀念鄔達克抵滬100周年的建筑攝影展順利結束了,葉倩的鏡頭卻沒有離開外國弄堂。她籌備了一年時間,動員了弄堂里的所有居民,每戶派一位代表,完成了外國弄堂居民的大合照。當每一戶居民都出現(xiàn)在這張合照里,一戶不缺的時候,葉倩已經(jīng)真正走進了外國弄堂。甚至當她拍攝的時候,居民們會主動來當她的助理、志愿者。
葉倩拍攝的外國弄堂原住民合照
葉倩拍攝的外國弄堂現(xiàn)住民合照
現(xiàn)在,合照擺在了弄堂里每戶人家的案頭,但葉倩的事情還沒有做完。她還給自己定了一個五年計劃,從2017年算起,她要記錄下外國弄堂里居民的真實生活,以五年為一個時間節(jié)點,完成屬于所有外國弄堂居民的紀錄片。到2021年的今天,五年未滿,但葉倩已完成了290人次的住戶采訪,累計采訪素材100小時以上,參與了弄堂四年來居民們的所有婚喪嫁娶、喜怒哀樂。
并不是外國弄堂居民的葉倩,現(xiàn)在是“鄔達克的左鄰右舍”外國弄堂居民群的群主。而因為她的拍攝,原先很多居民之間的陌生感也漸漸消除。居委書記張召平說:“現(xiàn)在我們居民成立了外國弄堂的自治小組,小區(qū)沒有物業(yè)那就我們自己找物業(yè),自己來管理。”淹沒在歷史里的“哥倫比亞圈”,現(xiàn)在正在形成一個新的“鄰里圈”。
外國弄堂居民手持在房子里的老照片
四年采訪改變的不僅是弄堂,還有葉倩自己?!斑@么久的采訪做下來,很多使我非常感動的故事就出來了。房子本來就是給人遮風擋雨的,花園洋房為什么就應該是富人住的呢?”對比2017年,葉倩的感受已經(jīng)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唯一不變的是對于外國弄堂保護的呼吁。
(看看新聞Knews記者:周昱 實習生:林海漲 實習編輯:沈逸皓)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