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德彪西到《愛樂之城》,從馬斯卡尼的《鄉(xiāng)村騎士》到《尋夢環(huán)游記》,古典音樂和當代電影配樂交織成浪漫奇幻的樂音。12月22日(昨晚),在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一街之隔的“TRI第三空間”,著名指揮家余隆發(fā)起的“青鳥計劃”21/22樂季系列演出“時間的記憶·ENDLESS”上演,17歲的鋼琴演奏者曾紫欣和22歲的大提琴演奏者程佳伊以時間與愛為主題,特別策劃四個篇章,同臺演繹冬日浪漫。觀眾無需正襟危坐,便可以欣賞一場輕松浪漫的音樂會。
從巴洛克時期、浪漫時期、20世紀的古典樂再到當代電影配樂的作品,曾紫欣和程佳伊將這場音樂會的主題定為“音樂和愛是不會因為時空差異而消逝的”。第一篇章尋找著那些使人釋懷和淡然的點滴,不論是巴赫的遲暮之年,還是卡薩多的至暗時刻,那些逝去的,最終都會釋懷;第二篇章以德彪西的四首前奏曲和吉納斯特拉第一鋼琴奏鳴曲,象征著音樂的傳承與改變;第三樂章用馬斯卡尼《鄉(xiāng)村騎士》間奏曲傳遞內心深處的真情;第四樂章《Remember Me》是電影《尋夢環(huán)游記》里對逝去生命的追尋,而《愛樂之城》中,米亞婭和塞巴斯蒂安相擁后別離,愛在彼此心中從未逝去。
擔任鋼琴演奏的曾紫欣四歲起開始學習鋼琴,師從中國著名鋼琴教育家但昭義教授。2018年3月,14歲的曾紫欣于北京保利劇院舉辦“新陽光”個人鋼琴慈善獨奏音樂會,音樂會由著名指揮家余隆指揮,攜手中國愛樂樂團和著名大提琴家朱亦兵。三年前和余隆同臺的經歷,讓曾紫欣有機會向余隆求教,并得到了一些從藝道路的指點。余隆鼓勵她:“不要拘泥于做古典音樂演奏者,現在的年輕一代應該有領袖精神,有創(chuàng)新的勇氣和想法?!贝舜螀⑴c“青鳥計劃”,曾紫欣覺得這一計劃給年輕的古典音樂家提供了新穎、時尚的平臺。
“青鳥計劃”從2020年起實施,一年來,這項“青年藝術家孵化計劃”已挖掘和推出了一批富有藝術理想、扎實音樂技巧和穩(wěn)健執(zhí)行能力的青年音樂人才。今年9月25日,青鳥計劃2.0在“TRI第三空間”開啟了一個由年輕音樂人主導的全新樂季,讓熱愛藝術的年輕人輕松實現舞臺自由、創(chuàng)意自由。
“青鳥們”不走尋常路,根據每場演出的曲目風格決定演出時間,比如第一場開幕音樂會,作品中蘊含爵士元素,演出時間便設定于晚上9:30。而演出前,本應在后臺候場的演奏員們,卻出現在觀眾席里,與觀眾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以鋼琴為中心,弦樂和管樂聲部環(huán)繞的舞臺布局,使得表演者與觀眾間僅一步之遙,從心理空間到物理空間都呈現出“沉浸式演出”的互動感與參與感。
據悉,“青鳥計劃”以指揮家余隆及上海交響樂團為依托,聚焦懷有音樂理想和管理才能的青年音樂從業(yè)者和學生,著力為包括藝術管理運營和音樂演奏在內的年輕人提供馳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音樂平臺。作為青年人才“孵化平臺”,“青鳥計劃”不只僅僅針對少數精英群體,而是面向每一位有著音樂夢的年輕人;在“青鳥計劃”中也沒有主辦方的規(guī)定動作,年輕人可以走好自己規(guī)劃的每一步,成長為獨立成熟的藝術家個體。
實際上,“青鳥計劃2.0”已經展現了“青鳥們”作為主角的絕對話語權,他們自導自演,甚至自己制定游戲規(guī)則,搭建起一套有規(guī)則成體系的完整架構。不僅如此,“青鳥計劃”同時也解決了年輕音樂人一般只能通過參加比賽獲獎才能被關注進而獲得機會的行業(yè)痛點,聯動上海交響樂團及國內其他職業(yè)樂團、藝術經紀公司,為他們的音樂抱負和藝術熱情提供施展空間,從“想到”到“做到”,助力年輕人音樂事業(yè)快速起步。更為重要的是,這些年輕人在“青鳥計劃2.0”中已經邁出了職業(yè)化的第一步,策劃推出了一套完整的音樂季。
“我不愿看到年輕的藝術家在剛起步時就因為種種困難與門檻,消磨掉最寶貴的東西——熱情與自信。在青鳥計劃中,他們需要做的,只是堅定地去實現自我與作品的孵化與成長?!闭劦角帏B計劃2.0,余隆曾表示,對于年輕的音樂人而言,成長不僅需要長久的時間,還需要一個開放的空間,以及一個走向廣闊舞臺的起點。 “青鳥計劃2.0,我們把舞臺完全交給年輕一代,給予他們更高的自由度,讓有才華的表演者更游刃有余地參與其中,讓更多年輕創(chuàng)意得以跨過傳統藩籬,拓寬音樂的邊界。”
(看看新聞Knews記者:王琳琳)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