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胡小姐近日叫了輛滴滴專車,訂單顯示為滬牌尾號6907,可來的卻是輛尾號相同的外牌車。行車途中,司機為了搶補貼,還擅自提前結(jié)束訂單,并要求胡小姐以現(xiàn)金方式補差價。于是,胡小姐下車后就向滴滴客服投訴,不料,維權(quán)并不容易。
這樣的情況究竟普遍嗎?記者隨機打了一輛滴滴專車,訂單顯示車輛為滬牌。五分鐘后,車來了,不料,竟也是輛尾號相同的外牌車。
之后,記者又叫了一部車,情況如出一轍,這次,訂單顯示的滬牌,變成了皖牌。司機們說,滴滴平臺規(guī)定,外牌車不能注冊,所以一些外牌車司機就在注冊信息時做手腳。
果真如此嗎?記者找到一位聲稱可以注冊滴滴專車號的賣家,對方表示,只要交1000元,不管是外牌車還是老舊車,都能注冊成功。
付錢后,記者拿到了一個陳某某的注冊帳號,注冊信息只有駕駛證,而行駛證、身份證等信息一概沒有。記者嘗試了一下,這個帳號真的可以全市接單。
此前,滴滴方面曾表示,他們有嚴(yán)格的驗真手段,外牌車輛不可能通過審核。
但如今,用倒賣額度、信息作假的辦法,就能通過所謂驗真程序,順利注冊,并張冠李戴地接單上路。對此,滴滴又表示,對刻意作假行為,他們的確很難甄別。
究竟是技術(shù)上做不到,還是另有隱情?此前,滴滴聲稱其專車都來自租賃公司,都有營運資質(zhì),因此,私家車想進(jìn)滴滴平臺接單,必須先掛靠租賃公司。滴滴從司機每單業(yè)務(wù) 中抽取20%的服務(wù)費,并拿出其中1%左右支付給租賃公司。然而去年底,隨著專車運價大幅下調(diào),司機進(jìn)賬大不如前,于是,不少滬上私家車都偃旗息鼓。
上路跑的車減少了,意味著滴滴和租賃公司的收入都會受影響。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么最近幾個月,外牌車張冠李戴進(jìn)平臺也變得容易起來。業(yè)內(nèi)人士指出,司機和車輛信息不真實,最終受害的是消費者。
(看看新聞網(wǎng)記者:謝丹青、應(yīng)冠文、王懋)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quán)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