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女士位于廣東深圳布吉的家里,有好幾個孩子一起玩耍打鬧,非常熱鬧。但是曾女士說,其中這位5歲的小女孩小燕不是她的孩子,甚至跟她沒有一點血緣關系。
那么小燕的父母難道真的不管孩子了嗎?她又為什么和袁女士一家一起生活呢?
袁女士五年前到深圳,給一戶人家照顧剛出生的嬰兒,在孩子大概4個月的時候,孩子母親將她委托袁女士撫養(yǎng),并每月給袁女士轉賬5000元作為撫養(yǎng)費,但在孩子三歲的時候,這筆錢開始出現斷斷續(xù)續(xù)不到賬的情況。
據曾女士說,她們早前去南山的住址尋找孩子父母,但得知那里的住戶已經是接盤的新業(yè)主了。
給孩子父母打電話,卻發(fā)現孩子母親的手機號已經換了,孩子父親則說月底會來,也會把錢打過來,但當問到為什么這么多年沒和孩子聯系,孩子父親立即把電話掛了。
對此,曾女士懷疑孩子父母在逃避這個孩子。
袁女士說,5年來,給她轉賬的一直都是孩子母親,而無論是孩子父親,還是孩子母親,都從來沒有跟孩子通過話或者視頻過。每次都是草草安排幾句孩子生活上的事情,就掛了電話。
袁女士說,小燕既沒有出生證明也沒有上戶口,如果未來孩子一直跟著她生活,上小學可能都成問題。
在小燕的心目中,袁女士是她的奶奶,也是她最愛的親人。
曾女士說,她和母親去孩子父母以前居住地南山的轄區(qū)派出所了解過,現在他們兩人分別在他們各自的老家湖南和山東生活,而因為孩子父母并沒有構成法律上的遺棄罪,警方也勸他們雙方盡量協商解決問題。
律師建議,曾女士可以在合同履行地,也就是自己老家興寧當地法院起訴孩子父母親,也可以到孩子父母親所在地去起訴他們,要求他們支付此前斷斷續(xù)續(xù)拖欠的共11萬多養(yǎng)育孩子的費用。
(來源:深圳都市頻道《第一現場》 編輯:靜靜)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