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2021年,看看新聞knews記錄下了許多溫暖人心的故事。故事里的人,有的身處逆境,有的心懷夢想,但無一例外地,他們的身上都充滿了力量。新年伊始,我們推出“暖心2021”系列報道,回顧這一年我們的鏡頭所記錄下的那些感動,為新的一年積蓄前進的動力。
與北京一河之隔的河北燕郊,有一家血液病??漆t(yī)院。為了治療孩子的白血病,來自全國各地的患兒家庭匯集到了這里。他們中的大部分,都背負了巨額的債務(wù)。
而與此同時,在燕郊一個特殊的外賣騎手站點,三十多位患兒的父親在這里工作。
第一次見到這么多白血病患兒的的父親是在燕郊的一家面館里。這里一碗招牌的牛肉面套餐在30元左右,如果要再加一樣或兩樣小菜,人均要40元。
然而,下午兩點,午餐外賣高峰時間結(jié)束, 看看新聞Knews記者在這里見到了10多位“騎手爸爸”來這家面館吃工作餐。十幾個人總共的花費不超過30元。
牛肉面不要牛肉,肉湯泡著光面,老板只收他們2元一碗。這可能是騎手們在燕郊能夠找到的最為實惠的就餐地點了。短暫的休息時光,大家聊天打氣,配上自帶的榨菜和火腿腸,似乎也滋味十足。
為了孩子們數(shù)額未知的醫(yī)療費,他們借遍了所有的親戚朋友,大多舉債幾十萬到上百萬,已經(jīng)借無可借?;蛟S那些不再接電話、回微信的老鄉(xiāng)覺得,他們是被治療費和債務(wù)死死壓住的人,沒有翻盤的機會。唯有“騎手爸爸”們自己,還對繼續(xù)對抗命運充滿了信心和力量。
王星亮,37歲,來自內(nèi)蒙古包頭。
3月1日,是王星亮入職當外賣騎手的第一天。跟拍王星亮送餐,總能聽見他的手機導(dǎo)航在不斷地報錯:“您已偏航”、“掉頭”。
為了陪女兒看病,他在河北燕郊已經(jīng)生活了十一個月,醫(yī)院、出租屋,兩點一線。直到這次上崗,在跨上助動車之后,他才第一次有機會仔細地去看清和了解這座生活了近一年的城市。
2020年4月,王星亮6歲的女兒妮妮突然高燒不斷、渾身無力,很快被當?shù)蒯t(yī)院確診為急性B型淋巴細胞白血病。骨髓穿刺、腰椎穿刺、化療、脫發(fā),妮妮成了癌癥病人。全家人也從此陷入與癌癥無休止的斗爭。王星亮賣掉了自己的婚房,把自己創(chuàng)業(yè)的小餐館和旅行社通通盤了出去,又借了20多萬元,也才勉強湊足了女兒化療和血干細胞移植的費用。
在王星亮與女兒妮妮HLA配型成功之后,去年12月,妮妮在河北燕達陸道培醫(yī)院,完成了父女間的半相合造血干細胞移植,總算脫離了生命危險。但即便出院,妮妮還是無法完全靠自身的免疫力抵抗外來的病毒與細菌,仍然需要繼續(xù)生活在醫(yī)院附近,定期接受觀察、隨診、調(diào)藥,來減少排異、感染,甚至復(fù)發(fā)的可能性。
他們在燕郊這一待,可能就是幾年。
而在家中照料妮妮,比一個全職媽媽帶孩子要來得更為辛苦。每隔20分鐘吃一次藥,早晚用紫外線燈消毒,里外衣物天天換洗,碗筷要在蒸籠和消毒柜里蒸煮消毒,上廁所、洗澡要依靠尿盆和澡盆,超過兩小時的食物不能食用……護理得好,孩子少受罪,也能節(jié)省下治療排異的費用。
然而,在免疫重建的過程中,妮妮的排異反應(yīng)有些嚴重。排異造成的膀胱炎剛剛治愈,妮妮的肝功能、皮膚和眼睛又再次出現(xiàn)了問題。臉部、頸部、背部都布滿了小紅點。醫(yī)生建議,妮妮應(yīng)當盡快住院。哪怕住便宜些的病房,保肝治療也需要5萬元。
身在他鄉(xiāng)、開銷不菲、背負巨債,5000到10000的月收入多少可以緩解生存的壓力,這使得送外賣成了王星亮的最佳選擇。
從王老板到外賣小哥,王星亮的內(nèi)心是有落差的。上班后第一件事就是接受老師傅的教導(dǎo):無論什么原因?qū)е鲁瑫r,首先要真誠地道歉。這個蒙古族的漢子接受了,他安慰自己,跑起來,身體健康。
外賣站站長蔡利飛是最了解這些騎手的人。在他的眼里,站里最拼、最努力的就是這三十多位父親。除了孩子有事,否則他們從不請假。
在業(yè)績榜單上,有一位46歲的高齡騎手,張刺猬。和王星亮的遭遇相似,2020年秋天,張刺猬17歲的兒子小巖在升入高三后不久,就被確診為急性T型淋巴細胞白血病。在接受化療后,小巖在短短兩周的時間里瘦了30多斤,生活起居樣樣需要父母照料。原本有望沖擊重點大學的小巖,也不得不暫時中止了學業(yè)。
兒子得病,八十多萬的醫(yī)藥費耗盡了這個農(nóng)村家庭的全部積蓄。45歲之前連衣服都沒有洗過一件的張刺猬開始跟著妻子學做飯,照料兒子起居,同時也成為了外賣站點里的“高齡”騎手。 一次,張刺猬送外賣時不慎摔傷,手臂和小腿頓時腫脹發(fā)黑,但是為了不耽誤賺錢,他硬是強忍了下來。不能讓兒子知道自己生病,更不能住院,這是張刺猬的原則。
12月,是北方最冷的時節(jié),張刺猬一直堅持加夜班,為的是每單能比白天多兩塊錢。2020年的跨年夜,張刺猬送了56單外賣,刷新了自己的記錄。面對華北平原的低溫,張刺猬如同他的名字一般,亮出硬刺,抵抗寒冷和挫折。如今,跑外賣越來越嫻熟的他給自己制定了目標,不跑夠50單,不跑滿10小時就不下線。他說,“這是靠‘笨鳥先飛’來追平年輕騎手”。
孩子們的花銷是催促父親們跑單的動力。
王星亮和張刺猬都有著同樣的目標,每多送一單,就意味著孩子的日常支出和房租多了一點著落,身體勞苦一點,心中的煩惱似乎就變少了。
只有家屬能夠懂得家屬,也只有家屬能夠?qū)捨考覍?。在燕郊,白血病患兒的父親們也因為騎手這份工作而相互結(jié)識。他們一起求醫(yī)問藥,一起比拼送餐成績,一起吃兩塊錢一碗的光面。他們彼此的連結(jié)變得越來越緊密。
知道王星亮和另外幾位同事在治療費上有缺口,有向社會籌款的需求。騎手張偉便拉著大家前往了一處位于燕郊的公益機構(gòu)。如何向家鄉(xiāng)政府申請補助,發(fā)帖向社會求助,哪里有免中介費的房源出租,甚至是怎么領(lǐng)取一些免費的捐贈衣物和米面油,張偉都熟門熟路。
張偉的兒子今年13歲,2015年被確診為急性白血病M2型,并經(jīng)歷過復(fù)發(fā)。在兒子病情逐步穩(wěn)定之后,張偉主動成為了燕郊四五個病友互助群的群主,并在多個公益機構(gòu)擔任志愿者。面對1500多個病友家庭和騎手同事,在工作之余,他會分享各式各樣的就醫(yī)信息和救助資源,希望幫到更多的人。
張偉的熱心來源于感恩。前幾年,兒子三百多萬的醫(yī)療費,有一大部分是來自社會愛心人士的捐款,還有重慶老家親友的幫助。于是,張偉一心想要把愛心傳遞下去。
根據(jù)河北燕達陸道培醫(yī)院的統(tǒng)計,白血病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已經(jīng)達到了89%。全社會都在努力,希望因為費用高昂而放棄治療的案例能夠越來越少。
在外賣站點,蔡利飛站長也有一個希望,那就是站里可以少一些這樣的“騎手爸爸”。因為,離職意味著孩子可能康復(fù)了,要回老家上學了。
2021年末,我們再次聯(lián)系到這些騎手爸爸。他們還在燕郊繼續(xù)陪孩子治病,身邊又多了一些新的“戰(zhàn)友”。面對生活的不幸,他們始終懷著孩子早日康復(fù)的希望,奔波向前,風雨無阻。
(看看新聞knews記者:朱厚真 楚華 編輯:夏定偉)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quán)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