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在思南公館的老洋房內(nèi),傳出了悠揚悅耳的民樂聲,首場"思南賞藝會"在這里舉行。作為"思南讀書會"的姐妹品牌,"思南賞藝會"將延續(xù)"沙龍"的性質,將演出、導賞、體驗融合在一起,向市民多緯度的展現(xiàn)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在打造上海城市的文化品牌。
和坐在大劇場聽音樂會不同,今天下午的這場音樂沙龍,臺上的演奏家和臺下的市民,只有兩米不到的距離。
上海民族樂團青年二胡演奏家陳艷:我們選擇的曲目都是很傳統(tǒng),經(jīng)典的民族的器樂曲目,比如有《聽松》、《江河水》、《二泉映月》、包括《十面埋伏》這樣的曲目。我很高興能夠直接把傳統(tǒng)的曲目,那么近距離的分享給觀眾,也是為了能夠更進一步宣傳,弘揚我們的民族音樂文化。
這樣一次與民族音樂的"零距離"約會,自然吸引了不少慕名而來的市民?,F(xiàn)場,除了四排椅子座無虛席,所有的走道都擠滿了人。
市民:很有感染力,非常好,因為很近,感覺琴弦的震動能夠看到,非常棒。
市民:形式更自由、互動性強、氛圍也比較好。
今天是"思南賞藝會"的首場演出,主題是"民樂與歷史人文地理",現(xiàn)場除了可以欣賞民樂,還有專家講述民族樂器如何通過絲綢之路流傳到中原地區(qū)的發(fā)展歷程。市民們在欣賞音樂之美的同時,還增添了不少知識性和趣味性。
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我們不僅僅聽樂曲,還要知道這些樂曲,樂器怎么來的。我看今天外面很多人,可以說老少都來了,通過這些活動,一方面欣賞優(yōu)美傳統(tǒng)的音樂,但更主要的是通過這個,更深刻的理解傳統(tǒng)文化。
"思南賞藝會"是"思南讀書會"的姐妹品牌。這次,在同一座花園洋房內(nèi)誕生的"音樂沙龍",將融合民樂、戲曲、詩歌、茶道、文學等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的跨界演出,向市民多維度的展現(xiàn)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打造上海的城市文化品牌。
思南公館品牌總監(jiān)鄭毅:思南公館是保留保護改造的街區(qū),所以我們一直把公共性和開放性,作為我們設計活動的出發(fā)點,我們希望用文學、藝術、文化的方式,去點亮這個城市的公共空間。
首屆"思南賞藝會"共有8場演出,從今天開始至6月3日,每周日下午在思南公館舉辦。觀眾可通過網(wǎng)上免費預約參加。
(看看新聞Knews記者:施政 編輯:范飽飽)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