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村是市中心典型的成片新式里弄建筑群,以大門位于愚園路上的主弄為軸,11幢聯(lián)排花園住宅和4幢獨棟洋房呈魚骨狀排列。這些老房子大多建造于1925年至1930年間,因年久失修,外墻早已斑駁,失去了往日風采。為此今年三月,岐山村保護性修繕正式啟動。
許多居民紛紛表示自己十分期待,他們希望通過這次修繕,讓這些老房子回到90年以前的面貌。
而要還原歷史風貌,最關(guān)鍵的就是復原外立面。岐山村的15棟建筑風格各異,還原外墻必須一樓一方案。像25號老宅的外立面使用了大量鵝卵石,經(jīng)過幾十年風吹雨打,不少已經(jīng)脫落,想要修補,但鵝卵石原料很不好找。
負責修繕工作的技術(shù)顧問周依仁告訴看看新聞Knews記者,像天然的鵝卵石一般都是白色的較多,黑色的較少,而修補墻面需要大面積的黑色鵝卵石。要從本就白色居多的鵝卵石里挑出大量黑色鵝卵石,許多供貨商并不愿意。工程師們找遍長三角,最后好不容易在曾經(jīng)為思南路老洋房修繕工程供貨的商家那兒找到了材料,這才讓修復有了可能。
而那些青磚外立面的修繕就更為不易了。因為之前,岐山村的老洋房就經(jīng)歷過多輪修補,外墻被刷過多層涂料,要修舊如舊,就必須先為墻面"卸妝",恢復素顏。有些老房的外立面要足足“卸妝”四五層,才能隱約看出青磚原貌。另一方面,由于擔心機器操作會破壞古老脆弱的墻面,所有的剝除只能靠人工慢慢鑿開,非常耗時間。
“卸妝”完畢后,施工隊會再用專門的磚粉材料對墻體進行修補,提升墻面防水性和結(jié)構(gòu)強度。
之后就是為房屋結(jié)構(gòu)體檢的環(huán)節(jié)。施工隊打開了15幢老洋房的樓頂,發(fā)現(xiàn)有4幢房子的大梁已經(jīng)被白蟻蛀空。這些房梁每根都長約10米,重200多公斤,噴藥滅蟲加更換,需要住戶臨時遷出20天。
負責裝修的新長寧集團建筑裝飾公司負責人陳建福表示,這些老房子除了保護性修繕之外,還需要解決建筑的安全問題,其中白蟻就是很多老洋房里的定時炸彈,必須及時清除。
岐山村居民也認可了這種做法,他們說,寧可做得慢點,也要做得仔細點。
在修繕的同時,老宅內(nèi)的廚衛(wèi)改造工程也同步進行。修繕隊伍也盡可能地滿足居民的需求。比如有居民提到擔心年紀較大的老人滑倒摔跤,裝修人員就專門鋪設(shè)了防滑地磚。
為了平衡好72家房客的訴求,今年3月,岐山村選出了首任弄長任贊群。老任是原住民,還有十來年居委會工作經(jīng)驗,在居民中頗有威信,如今,他是居民、居委會和施工單位之間溝通的橋梁。
多方配合之下,目前,修繕工程推進順利,預(yù)計下個月底,所有外立面修繕將全部完成。9月底,整個工程全部完工。
看看新聞Knews記者采訪了長寧區(qū)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修繕科的科長王嘉俊,他提到原來房子當中出租的比例還是比較高的,而這次改造完以后,有些已經(jīng)搬出去的居民也希望能夠回來生活在他們以前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中。
另外,街道還計劃,將岐山村里名人故居的故事,做成二維碼,讓更多人能夠讀懂這些老房子。對此,江蘇路街道黨工委書記李世樑就表示,房子是看得見的,但是里面的文化是需要我們保護。這也會讓老建筑變得可以閱讀,讓了解這些老建筑變得更加可操作,也讓街道文化更加豐富。
據(jù)介紹,到9月底,岐山村除建筑外立面和內(nèi)部的公用煤衛(wèi)設(shè)施完成更新之外,小區(qū)內(nèi)的架空線也將全部完成落地,重拾一方凈空,保護歷史風貌的同時,也要讓老百姓更有獲得感,這樣才能真正打造出一個可閱讀有煙火氣的歷史街區(qū)。
(看看新聞Knews記者 劉嵐 師玉誠 實習編輯:潘慧嫻)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quán)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