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十年來,“一帶一路”從理念到實踐、從愿景到現實,可以說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也成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巨大實踐平臺。在9月11日播出的《這就是中國》節(jié)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攜手復旦大學“一帶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的常務副院長黃仁偉教授,共同回望“一帶一路”這十年。
黃教授提到,“一帶一路”展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一些基本做法,即你們可以不接受,但是我們在做“一帶一路”的時候就把這個東西做給你看。印尼的雅萬高鐵開始的時候,這條路所有的當地人都不相信,說什么高鐵,不要修了,還要我們動遷,這個費勁吧。我們把當地動遷戶,二十家人家選一個代表到中國來,從廣州坐高鐵坐到北京,再從北京坐高鐵坐到上海,然后飛機回去。他們看完以后回去就“快修快修”,我們也要像北京、上海那樣,有那樣的高鐵,結果很快就動遷了。
雅萬高鐵修通的時候還有一條學中國,就是在它的沿線建五個新的城區(qū),生活區(qū)、商業(yè)區(qū)、開發(fā)區(qū)等等。雅加達的商人、東南亞的商人一看就說“我要這塊土地”,結果路沒修完,錢已經都回來了。這是什么?這就是中國模式,開發(fā)土地帶動開發(fā)新的城鎮(zhèn),我們用發(fā)展來引導世界各國怎么樣有利于發(fā)展怎么樣做。再做十年,“一帶一路”各國對中國的認同、認知會有極大的改變。
(素材來源:《這就是中國》節(jié)目組 編輯:劉清揚)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