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達成關稅協議后,美國對華小動作頻現,其盟友是否會為配合美國而對中國施加經濟壓力引發(fā)關注。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教授沈丁立援引媒體報道指出,有消息稱英國為與美國達成協議,竟考慮將中資項目審批權讓渡給美國——盡管該說法尚未獲英國官方證實,但此類“拉幫結伙”的傾向已暴露無遺。
事實上,美國盟友在中美間的“兩難選擇”背后,是各自國家利益的精密計算。一邊是得罪霸權主導者的風險,另一邊是惹怒最大貿易伙伴的代價,如何平衡成為考驗其外交智慧的難題。對此,中國的應對之道在于進一步擴大開放,以超大規(guī)模市場優(yōu)勢打造全球貿易“穩(wěn)定器”,讓各國在合作中切實感受到與中國深化經貿關系的現實紅利,而非被迫選邊站隊。
這場大國博弈的背后,既是規(guī)則之爭,更是發(fā)展機遇的爭奪。中國持續(xù)釋放的開放信號,不僅為自身贏得戰(zhàn)略主動,也為全球經濟治理注入更多穩(wěn)定性與正能量。
編輯: | 秦揚軻 |
責編: | 趙歆 |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