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大考下,
上海這座城市重新定義了“陌生人”。
不太可能完成的求助,
竟被小區(qū)幾百人接力;
志愿者上門安慰老人,
卻反被老人安慰;
人多缺米一句聊天,
鄰居就送上大米救急
……
反轉(zhuǎn)與被反轉(zhuǎn)的故事,
每天都在發(fā)生
陌生人不再“陌生”
其實,這座城市的溫暖一直都在
01
一場300多人接力的生日會
今年五十歲的張瑋患有閉鎖綜合癥,90%的病人活不過六個月。4月2日,可能是張瑋(化名)最后一個生日了。
上海實施靜態(tài)管理后,不少蛋糕店關(guān)閉,外賣運力緊張,家里也沒有做蛋糕的材料,生日蛋糕很可能吃不上了。
無奈之下妻子由理只能求助于小區(qū)微信群,看看誰家有沒有吃剩的蛋糕可以勻點。
令他們沒想到的是,小區(qū)300多名居民接力幫他們完成了這個心愿。
4月3日凌晨一點多,一個凝結(jié)全小區(qū)300多人努力的蛋糕送到了由理手里。燭光中,夫妻兩淚流不止。張瑋在妻子的幫助下,吹滅了人生或許最后一次的生日蛋糕。
由理收到的生日蛋糕
02
援滬大白牙簽插玉米慶生?
安排!
4月3日,是安徽省安慶市移動核酸檢測方艙實驗室隊員吳小靜的生日,這是一名1999年出生的年輕小伙。因為駐點酒店條件有限,他將盒飯內(nèi)的一小段玉米插上一根牙簽,做成了簡陋版“蛋糕”與“蠟燭”的模樣。
當(dāng)天中午,這條朋友圈被浦東公安民警胡秋淳看到了。這個必須安排!一連打了好幾個聯(lián)絡(luò)電話后,胡秋淳終于輾轉(zhuǎn)在一家超市買到了蛋糕送到醫(yī)療隊駐點:“感恩逆行相助,祝您生日快樂!”
這天晚上,吳小靜又發(fā)了一條朋友圈:“感謝上海這座溫暖的城市!感謝隊友們陪伴我過這個有意義的生日,讓我們共同守滬!”
照片上的蛋糕雖然普通,但此次此刻卻顯得彌足珍貴。
03
上海小伙薅光奶奶家菜地
原為支援抗疫酒店
近日,一則“上海小伙薅光郊區(qū)奶奶家菜地送菜給四家抗疫酒店”的消息登上微博熱搜榜,引發(fā)網(wǎng)友關(guān)注。
疫情也牽動著住在浦東的小付和奶奶一家人的心。“最近我從網(wǎng)上看到報道,有愛心酒店在為外賣騎手等保供人員提供免費住宿,而我家附近就有4家。擔(dān)心他們吃飯問題無法解決,我就嘗試著給離家不遠(yuǎn)的一個酒店打電話,沒想到他們正缺菜?!?/p>
畢竟酒店需要的量大,得和奶奶商量下。本以為奶奶會不舍得,沒想到奶奶不僅幫著挖菜,還一棵一棵全部擇干凈才讓裝袋送去?!澳棠桃彩怯写髳鄣娜恕!?/p>
04
志愿者為89歲獨居老人送物資反被安慰
4月19日起,上海所有盒馬團購訂單都會免費增加3份物資,由“盒馬團長”接力送給小區(qū)里有需要的老人。
看到送菜志愿者上門后連聲致謝,老太太保證自己不會出門,不給志愿者們添麻煩。
原來這位89歲獨居老人曾為武漢捐款1萬元。志愿者反被安慰,瞬間破防!
05
夫妻每天為獨臂鄰居送飯菜
領(lǐng)居老人要求互贈
上海祝先生一家在裝修期間認(rèn)識了樓下獨居老人,老人經(jīng)常和他聊天,也會幫忙照看孩子,兩家關(guān)系變得很融洽。
疫情期間,祝先生了解到老人不會使用智能手機,家中也沒有吃的了,他便與妻子商量每頓多做一份給老人送去。
老人每天都能收到
夫妻做的飯菜
但是,這位老人堅持讓祝先生帶點菜回去,否則不接受他的幫助。祝先生接受了,拿了老人一點菜,他們自此決定把給老人送飯這件事情一直做下去。
06
鄰居說人多缺糧
趴窗口恰好聽到的大爺
送上救急大米
4月2日,上海一位大爺趴在陽臺的窗口吸煙,忽然聽見樓下鄰居夫妻正在發(fā)愁,一家4口沒米吃了。大爺一聽,大聲問“你家真的沒米吃了嗎?”鄰居嘆口氣說,我家真的沒有了!”
大爺聽到馬上探出頭去,大聲告訴鄰居,沒有了我?guī)湍愀阋淮?
鄰居又驚又喜地問,叔你家還有米?。看鬆斔斓卣f,我家還有!鄰居妻子感動,“我們家3個男的,我1個女的,沒有米都沒法做飯了,那袋米多少錢,我把錢給您!”
大爺和老伴同時表示,錢不錢的無所謂,先解決他們的困難!又確認(rèn)了一遍鄰居家的門牌號碼后,大爺讓家人把一袋50斤的大米搬到了鄰居家門口,堅持沒有收錢。
春已來,“疫”將去
遠(yuǎn)親不如近鄰
溫暖從未離開
我們的城市終將是你希望的模樣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quán)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